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此文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亦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全文严谨有序、笔法洒脱,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

作品注释编辑 播报

1.五个青年作家:指本文所说的五位共产党员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

2.“当时”一句:指“左联”五位作家被捕过害的消息,《文艺新闻》第三号(1931年3月30日)以《在地狱或人世的作家》为题,用读者致编者信的形式,首先透露出来。

3.林莽:即楼适夷(1905—2001),浙江余姚人,作家、翻译家。当时“左联”成员。

4.彼得斐(1823-1849)通译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勇敢的约翰》《民族之歌》等。

5.《奔流》:文学月刊,鲁迅、郁达夫主编。主要登载翻译论著,由北新书局出版。1928年6月20日创刊,1929年12月20日出至第2卷第5期停刊,共出15期。

6.罗曼谛克:荚文romantic的音译,即浪漫。

7.《莱克朗氏万有文库》:1867年德国出版的文学丛书。

8.丸善书店:日本东京一家出售西文书籍的书店。

9.三道头:当时上海公共租界里的巡捕,制服袖上缀有三道倒人字形标志,被称作“三道头”。

10.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建文帝朱允炆时的侍讲学士、文学博士。建文四年(1402),建文帝的叔父燕王朱棣起兵攻陷南京,自立为帝(即永乐帝),命他起草即位诏书;他坚决不从,遂遭杀害,被灭十族。

11.朝华社:1928年,由柔石、王仁、崔真吾等几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创立。于1928年12月6日创办《朝华周刊》,到翌年5月16日停刊。下文提到的《朝花句刊》等皆为朝华社出版。

12.叶灵凤(1905—1975):原名叶蕴璞,江苏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藏书家,创造社成员。20世纪20年代末与鲁迅交恶,鲁迅一度封了个“新的流氓画家”的尊号给他。

13.“人心惟危”:语见《尚书·大禹谟》。指人心险恶,居心叵测。惟:句中语气词;危:危险。

14.戈理基:通译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15.事功:此处指功利。

16.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1930年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旗帜人物是鲁迅。

17.《说岳全传》:清代康熙年间的演义小说,题为钱彩编次,金丰增订,共八十回该书第六十一回。写镇江金山寺道悦和尚,因同情岳飞,秦桧就派“家人”何立去抓他。他正在寺内“升座说法”,一何立,便口占一偈死去“坐化":佛家语佛家传说有些高僧在临终前盘膝端坐,安然而逝,称作“坐化”。偈子:佛经中的唱词,也泛指和尚的隽语。

18.涅槃:佛教用语,梵文音译,指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后人称高僧逝世为“涅槃”。

19.柔石被捕后,作者于1931年1月20日和家属避居黄陆路花园庄,2月28日回寓。

20.同乡:指王育和,浙江宁海人,当时是慎昌钟表行的职员,和柔石同住闸北景云里28号,柔石在狱中通过送饭人带信给他,由他送周建人转给鲁迅。

21.挈妇将雏:带着妻子,领着儿女。挈(qiè)、将:带领;雏:幼小的鸟,喻指儿女。

22.缁(zī)衣:黑衣。

23.日本歌人:指山本初枝(1898—1966),据《鲁迅日记》,1932年7月11日,作者将此诗书成小福,托内山书店寄给她。

24.《北斗》:“左联”的机关刊物之一,由丁玲主编。1931年9月在上海创刊,1932年7月出至第2卷第3、4期合刊后停刊,共出8期。

25.珂勒惠支( Kathe Kollwitz)夫人(1867—1945):德国版画家,雕塑家。她早期作品《织工反抗,《起文》和《死神与妇女》、《战争》(画)等,以尖锐的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忠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传达出来。文中提到的《牺牲》即为组西《战争》中的第一。鲁迅第一个把珂勒惠支版画介绍到中国。

26.难;因重大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27.徐培根:白莽的哥哥,曾任国民党政府的航空署长。

28.向子期(约227—272):即向秀字子期,竹林七贤之一《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而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悼念亡友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