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主旨
《湖心亭看雪》的主旨有:
1、亡国之恨,家国之思:张岱生活在明末清初,1644年(顺治元年),他参加反清复明的斗争,失败后潜逃到山中写书;张岱1632年在湖心亭看雪,那时是崇祯五年,1647年左右,张岱写了《湖心亭看雪》这篇小品文,这时已经是清朝顺治四年,但是张岱还是坚持用明代纪年;当张岱问起文中热情拉着自己一起喝酒的人的姓氏时,对方却回答是“金陵人”,这看似答非所问,其实蕴含深意,因为“金陵”是明朝初期的国都。可见,张岱心中对于败亡的故国怀着深沉的眷恋和沉痛的怀念。
2、高雅脱俗的格调,傲岸自持的情怀:西湖少有大雪,连下三天的大雪更是罕见,这时游人与飞鸟都已经不见踪影,而张岱与金陵人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这样的夜晚去湖心亭,欣赏雪后寂寥空旷的景色。别人欣赏的是热闹,他们追求的是“冰雪人格”。可见,张岱具有特立独行、率性任真的个性。
3、痴迷天人合一的山水:大雪三天之后的西湖,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空、云海、山水浑然一体,一片混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一叶小舟和小舟中的两三粒人影。在广阔的天地中,个人显得那么渺小。但是,渺小的人,却能够领略山水的大美。特别是张岱这种具有才情与慧眼的人,更是痴迷于大自然的壮美山水。
相关内容
-
湖心亭看雪注释
湖心亭看雪注释,,古今异义: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尽力。今义:强大。(是)日更定矣。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古义:全、都,副词。如: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今义:一,数词。余强饮三大(白)而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白颜色,与“黑”相对。一词多义是:1、是日更定:这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
-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主要内容,,《湖心亭看雪》讲的是,崇祯五年十二月,连下几天大雪过后,作者张岱晚上一个人出门看雪,在湖心亭遇到了同样出来看雪的陌生人并一起喝酒畅谈的事。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
-
湖心亭看雪停顿
湖心亭看雪停顿,,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
-
湖心亭看雪导入
湖心亭看雪导入,,1、多媒体显示雪景。2、导入语:这是一幅什么图?能不能用几个词描述一下这图?同时它让我们想起哪首古诗?唐朝柳宗元的《江雪》以其清远的意境、孤高的情怀让世人赞叹。明未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也写了一篇冰清玉洁的雪的文章。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一起到《湖心亭看雪》! (多媒体出示文章题目)《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
-
湖心亭看雪名句默写
湖心亭看雪名句默写,,常考名句: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赏析: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
-
湖心亭看雪200字游记
湖心亭看雪200字游记,,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飘落了三日,湖心亭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湖上一片幽静。也许是禁不住这寒雪,回到自己的窝里暖暖身了吧!这天晚上,当大家在窝里时,八点左右吧,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冒着寒霜冻雪,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空·山峦·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一切亦是梦境又亦不是。遥望天空,一轮卢沟小月挂在了漆黑的天空中。盈盈月光...
-
湖心亭看雪200字赏析
湖心亭看雪200字赏析,,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
-
记念刘和珍君表达方式运用
记念刘和珍君表达方式运用,,《纪念刘和珍君》表达方式及特点:记叙、议论、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说服力。《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
-
湖心亭看雪200字读后感
湖心亭看雪200字读后感,,湖心亭看雪讲完了,然而我却久久不能平静,那颗被张岱深深地孤寂与落寞所打动的心依然沉浸在他那篇仅160余字的小品文所带给我的震撼之中。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谢道韫在《咏雪》中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以及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且指出它们都是从视觉来写雪,...
-
记念刘和珍君关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关原文,,纪念刘和珍君对现代的意义:1、对刘和珍君等进步青年牺牲的深切哀悼、惋惜以及对她们的热情讴歌。2、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批判。3、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期望。《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
-
梦回繁华内容主旨
梦回繁华内容主旨,,《梦回繁华》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用语言简意丰、典雅而富有韵味,大量四字短语的运用,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呼唤叫...
-
记念刘和珍君是什么文体的文章
记念刘和珍君是什么文体的文章,,是散文、杂文。《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
-
五年级下册《红楼梦》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不是一本单纯的恋情小说,且正面描写占了极少的一部分,但对女子神态、着装、内心的描写古今还无出其右者,金陵十二钗,钗钗动人心,阅读下来,对书中的女子的遭遇愕然惋惜,能瞬间想起,印象较深的有金钏儿、晴雯、林黛玉、司琪、尤二姐、尤三姐、秦可卿,这些女子是已生命的代价痛斥封建社会女子的遭遇,与大家族荒淫无度,草菅人命的控诉。一朵海棠花不合时宜的开放,正式宣告封建大家...
-
湖心亭看雪5个句子默写10个重点字5个句翻
湖心亭看雪5个句子默写10个重点字5个句翻译,,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
渔父唐李中
渔父唐李中,,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南唐开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考壬申年为972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又...
-
春天的雨500字作文
春天的雨500字作文,,春天的雨滋润了大地,让万物复苏,就像杜甫说的那样“润物细无声”,所以我喜欢春雨!当寒冷的冬天过后,世界上的植物都需要春雨的滋润,才能获得新生;世界上所有冬眠的动物都需要春雨报晓春天的到来,才能从土里爬出来玩耍,开始新的生活。“下雨啦!下雨啦!”春天的雨软绵绵的落下来,这是新的一年在春天的第一场雨,下得不像夏天的雨那样痛快,但也不像秋天的雨那样漫幽幽的。雨,滴在柳树上,柳树抽...
-
雨霖铃寒蝉凄切主旨
雨霖铃寒蝉凄切主旨,,《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
-
雨霖铃寒蝉凄切情感主旨
雨霖铃寒蝉凄切情感主旨,,该诗表达了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赏析:全词分上下两阕。1、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