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里的通感句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赏析:作者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相关内容
-
环球城市风行绿墙阅读答案
环球城市风行绿墙阅读答案,,问题:1、按照提示默写。(15分)①晏殊《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句子是: , 。②苏轼《密州出猎》中借典故表达自己立功报国的愿望的句子是: , 。③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 。④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山中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⑤写出两句你课外积累的思念家乡或亲人的古诗词。2、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
呼风唤雨的世纪4年级课文的好句子
呼风唤雨的世纪4年级课文的好句子,,《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的好句子:1、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 在词典中解释为 “使刮风下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 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表明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2、20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诗句形容纷纷...
-
花的学校里面有新鲜感的句子是什么
花的学校里面有新鲜感的句子是什么,,《花的学校》句子: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东风“走过原野、吹着口笛”这样拟人化的描写,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大自然雷雨交加的画卷。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作者笔下,花儿是“跑出来的,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读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便会展现这样一副流动的画面:一朵朵娇嫩的花...
-
紫藤萝瀑布通感的句子
紫藤萝瀑布通感的句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紫藤萝瀑布通感的句子:1、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2、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是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香气诉诸于嗅觉,色彩诉诸于视觉,梦幻是大脑的幻觉,人的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作者是想把无形的香气,转化成...
-
松树金龟子节选阅读答案四年级下册
松树金龟子节选阅读答案四年级下册,,问题:1、第⼀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4分)2、作者是如何探索松树⾦龟⼦的发声原理的?(4分)3、第三段中前三句,内容上是递进的。可是第⼆句⾥说的“⼀模⼀样”和第三句⾥说的“没有区别”是同⼀个意思,并没有体现递进关系。对这⼀点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4、作者为什么能把⾦龟⼦发声的原理说得通俗易懂?(4分)5、通...
-
牛和鹅450字作文
牛和鹅450字作文,,今天,我们学了《牛和鹅》这篇课文,讲的是: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局的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作者敢欺负牛,但是却怕鹅。就在被鹅欺负的时候,金奎叔出现了,他不但救了作者,还教育了作者,让作者改变了以往的观点,不再害怕鹅,欺负牛了。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从中我明白了: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多多留心、...
-
牛和鹅300字作文
牛和鹅300字作文,,《牛和鹅》读后感今天,我们学了《牛和鹅》这篇课文,讲的是: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局的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作者敢欺负牛,但是却怕鹅。就在被鹅欺负的时候,金奎叔出现了,他不但救了作者,还教育了作者,让作者改变了以往的观点,不再害怕鹅,欺负牛了。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从中我明白了: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
-
禅语静心的句子
禅语静心的句子,,静心禅语经典句子:1、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2、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3、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4、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5、遇到困难时不害怕,心中无事,是名真修。6、愿你的法喜如雨,带来智慧...
-
湖心亭看雪200字赏析
湖心亭看雪200字赏析,,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
-
牛和鹅读后感400字
牛和鹅读后感400字,,《牛和鹅》,一听说这个题目,我不由自主地就被吸引了,我认为这篇课文一定是一篇描写生动的动物小说,肯定很有趣!可没想到,通读整篇文章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一篇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对待和被对待的态度的文章。我们都被作者骗了!糊弄了!这篇文章就是在告诉我们大家道理,却被作者通过三十六计变得更吸引人了。虽然被骗,被捉弄的滋味不好受,但是作者所使用的这种“计谋”,却让我十分佩服。平时...
-
登高的作者
登高的作者,,《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篇...
-
牛和鹅内容概括
牛和鹅内容概括,,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而常欺负牛,但是却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是胆怯,害怕,不敢还击,在金奎叔制服鹅后,作者变得不再怕鹅。《牛和鹅》是任大霖写的一篇记叙文,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本。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
-
短诗三首450十字
短诗三首450十字,,1,《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人通过对“风景”刹那间的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2,冰心《成功的花》诗歌是冰心献给中国女排的一封信。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一令...
-
记念刘和珍君好句子
记念刘和珍君好句子,,1、我是你今生的擦肩而过,你是我来世的再也不见。2、烈风吹,温度低,短信祝福送给你;霜降来,天气凉,记得早晚加衣裳;多喝水,防感冒,关注身体最重要;多睡觉,少打麻将,霜降时节才能顺利舒坦而过。祝快乐每一天!3、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4、I can’t help it. 我没办法。5、往事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梦,而你是我唯一鲜明的记忆。那绿叶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泪滴。6、一个...
-
牛和鹅读后感600字
牛和鹅读后感600字,,《牛和鹅》,一听说这个题目,我不由自主地就被吸引了,我认为这篇课文一定是一篇描写生动的动物小说,肯定很有趣!可没想到,通读整篇文章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一篇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对待和被对待的态度的文章。我们都被作者骗了!糊弄了!这篇文章就是在告诉我们大家道理,却被作者通过三十六计变得更吸引人了。虽然被骗,被捉弄的滋味不好受,但是作者所使用的这种“计谋”,却让我十分佩服。平时...
-
想北平公开课教案
想北平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教学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教学难点: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
-
桃花源记热情好客的句子是什么
桃花源记热情好客的句子是什么,,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读后感: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在心里叹道:哎,世上竟有人可以描绘出如此美好的小世界。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祸连年的东晋末年,他看到人民生活困苦,百姓流离失所,处处一片哀戚,心中的良心促使他哀民不幸,从而对那时黑暗的现实极为不满。因此,在他心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寡国小民、民风淳朴、宁静安乐、风景优美的小世界。文章第一...
-
亡人逸事为什么作者一直托运没写他的妻子
亡人逸事为什么作者一直托运没写他的妻子,,文章这里主要运用了铺垫和对比的手法。“回家诉苦”、“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妻子的美德。妻子“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到后来“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小时候“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后来“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 到集上去粜卖”。妻子吃苦耐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