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10分钟教案

教学重点:

1、落实相关文言虚实词,翻译课文

2、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教学难点:

孟子“仁政”思想具有的时代意义。

解决办法:

1、学生自学质疑、讨论答疑

2、对课文第三部分阐述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正确理解。这部分实际上是孟子“仁政”内容的具体化。

3、对孟子及《孟子》一书的了解。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

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以旧推新。

2、析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

3、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时的时代意义。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学讨论答疑

教师诱导讲析用时10分钟学生思考活动练习用时30分钟

教师诱导讲析学生思考活动练习

一、复述前三段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二、分析解读四五段:

1、请同学们讨论解决下列词语的意思

2、孟子认为实现“王道”首先应做到什么?

师小结:本段孟子向梁惠王描述实现王道的景象。

三、分析解读第六段。

1、“树之以桑”中的“树”是何用法?

2、请同学们讨论解决下列词语的意思

3、“七十者衣帛食肉”中“衣”“食”是什么用法?

4、“然而不王者”中“然而”的古今意义是否相同?“王”又当何以解?

5、“未之有也”有什么句式特点?

6、孟子所描述的政策是什么政策?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理想?

师小结:本段写孟子向梁惠王提出“仁政”的方针路线,他认为只有实行了“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四、分析解读第七段。

1、段中的“检”“涂”“发”各作什么解释?

2、“非我也,岁也”是什么句式?

3、请同学们理解“兵”的意思:

4、“王无罪岁”中“罪”是什么用法?

5、“斯天下之民至焉”中“斯”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意思是否相同?

师小结:孟子用类比的手法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

五、教师进行指点,或预先点译难句。

六、讨论:

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今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提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公民的道德素质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