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天文篇:

占星语云,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中国是星象分野概念里的中国,泛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五星”指古人观测到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五行说盛行之前,先秦时期,它们也被称为太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或填星。五星与日、月统称为“七曜”或“七政”。

金星,古曰太白,又称明星,非常明亮。是谓,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黎明见于东方,曰启明星,黄昏见于西方,曰长庚星。

木星,又称岁星,迳称为岁。古时有一种纪年方法,与木星运行有关。

古人认为恒星相互之间位置是恒定不变的,便以恒星为坐标,来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规律,甚至于预测人事祸福。

星官/天官

古代星空被分为二十八宿、四象和三垣。

二十八宿:以地球黄道附近的星空被分为28份,为二十八宿,也指其中的星宿。

四象:苍龙、白虎、朱雀、玄武。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zī)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月离于毕:月亮附丽于毕宿,多雨之兆。

荧惑守心:火星居于心宿,不吉之兆。

太白食昴:金星遮蔽了昴宿,不吉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