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文章结构层次
谈中国诗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外国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发展是抒情诗出现异常早,戏剧诗随后,史诗没有。结论——中国诗是早熟的,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但以后缺少变化。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缺乏坚实厚重的生活基础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作者: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与饶宗颐并称“南饶北钱”。
相关内容
-
读四大名著有感
读四大名著有感,,1、这半年来,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这让我有了一次深刻的感受。2、在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感悟不同的人生,读水浒,看三国,叹红楼,品西游,在文学的世界里领略人生百态。3、他是《水浒传》的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安分守己,不料误入白虎堂,受高俅陷害,刺配沧州道,又在棒打洪教头崭露头角,险在野猪林丧生,又在火堆里死里逃生,最后被逼雪夜...
-
荷塘月色散文思想情感
荷塘月色散文思想情感,,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
-
黄河颂望字表达效果
黄河颂望字表达效果,,黄河颂望字表达效果:增强动感,凑足音节,强调人与景的关系。《黄河颂》这首诗歌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
普洱养胃还是伤胃
普洱养胃还是伤胃,,中国的茶文化在全世界真的非常出名,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喝茶就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尤其是在优雅的环境下喝茶。最常见的茶的种类有普洱、绿茶、红茶等等。那么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普洱对于我们的胃部来说是养胃还是伤胃。普洱这种茶类对于我们的胃部还是有保养功能的,每天适量喝一点普洱茶,能够保护我们的胃粘膜,不受到其他外界的刺激。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常见的普洱茶对于我...
-
理想的风筝刘老师是怎样的人
理想的风筝刘老师是怎样的人,,“乐观、坚强、热爱学生、工作负责、身残志坚、热爱生活、追求理想、超越自我”。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6的赏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6的赏析,,文章赏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6的赏析:先来到各拉丹冬,欣赏到了外观景象;然后写了在冰塔林的砾石堆上四面观赏各拉丹冬的整体美景;接着来到冰塔林,描写了冰山和冰塔林整体结构和冰塔林内部的奇美景象。文章简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作者观察...
-
师说是必修几
师说是必修几,,师说是必修三的课文,属于高中课文。《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
-
最后一次讲演结构层次划分
最后一次讲演结构层次划分,,文章分段: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
-
梅岭三章从体裁上来看属于什么
梅岭三章从体裁上来看属于什么,,梅岭三章从体裁上来看属于七言绝句。《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全诗赏析如下: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睛空中的一声惊雷,把一个革命...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11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11段,,《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5-11段,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和感受。《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文主题本文记述了“我”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及自然景物给“我”带来的震撼,抒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雪域高原,礼赞、敬畏自然的感情。《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2段):总写各拉丹冬的特点,交代时代背...
-
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
-
故都的秋高中语文必修一
故都的秋高中语文必修一,,《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
日月潭的传说是中国民间故事吗
日月潭的传说是中国民间故事吗,,日月潭的传说是民间故事。日月潭传说,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传说在很久以前的古代时期,台湾日月潭的胡泊之中有两条恶龙,分别吃掉了太阳与月亮,使得天地黑暗,为了救出日月,有一对年轻的渔民夫妻出现,男的叫大尖,女的叫水社,二人在一座名为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一件金斧头和一把金剪刀,在日月潭里与两只恶龙大战三天三夜,大尖砍杀了两条龙,水社剪开了二龙的肚子,得以让日月出现,再次...
-
喝酒怎么不脸红
喝酒怎么不脸红,,对于成年人来说喝酒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好像从小开始我们身边的大人就在不断的喝酒,一旦坐上酒席哪有不喝酒的道理,感觉喝酒就像是老一辈留下的传统一样,只要到了酒桌上就要喝酒,就感觉喝酒在中国就是一种礼以,当然不能喝酒的人最好还是远离酒精为好,尤其是喝酒脸红的人,本身酒量是很小的,很容易喝醉,因为喝酒脸红的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缺乏,不能有效地将有毒的乙醛转化为无毒的乙酸,所以想要喝酒...
-
恸与痛的区别
恸与痛的区别,,咱们中国的文字真的是博大精深,每一个字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解释,有一些字,虽然说听起来好像是差不多的,但其实仔细辨别他们还是意思有很大的差别的,比如说恸与痛的区别,估计很多人就不太了解吧。恸他的意思就是极度的悲哀大哭,是那种特别悲伤的样子,也就是说非常的痛苦。痛,他的意思则是分为好几部分,有一个意思跟恸是比较相似的,就是比较疼痛,但是并没有恸那么严重,另外还有别的解释,比如说痛快,作为...
-
长江源头在哪里
长江源头在哪里,,长江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长江和黄河都是属于母亲河,长江的发源地是在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后一直经过中国的十一个省份,很多人都是靠着长江养活的。这条母亲河总长度达到了6300公里,算是中国第一长的河流了。里面的鱼类非常多,而且很多贸易往来都是通过长江完成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长江...
-
乡土中国的乡土社会概念
乡土中国的乡土社会概念,,乡土社会: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虽说没有法律,但不是说这个社会没有秩序,秩序的生成主要是依“礼”和依“习惯”。法理社会是指在社会体系中,有完善的,全面的法律来制衡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并以法律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手段。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他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其...
-
谈中国诗内容主题
谈中国诗内容主题,,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第3至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