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最快登顶记录
2007年泰山国际登山节登山比赛上,17岁的枣庄小伙子李子成以56分22秒的成绩登上玉皇顶,创造历届比赛到达玉皇顶终点的最高纪录,获得全国青年男子第一名,至今无人能打破。
截止到2019年1月,中国最快爬上泰山的人是山东枣庄的李子成,他以1小时1分26秒夺得男子组冠军,山东威海的肖慧敏以1小时18分48秒夺得女子组冠军。 首场比赛冠军奖金为1万元、亚军为6000元、季军为4000元。比赛线路从岱庙厚载门广场出发,途径岱宗坊、红门、中天门、南天门等景点到达终点玉皇顶,全长约9.5公里。这条线路集中了泰山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沿途树荫夹道,峰峦竞秀,自然景观雄奇秀美,传统文化韵味浓郁,1800多名选手穿梭在青山秀水中,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据了解,2015“泰山冠军”中国泰山登山大奖赛分为5月、11月举办2个赛次,那次举行的是首场比赛,11月1号举办环泰山马拉松赛。
相关内容
-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红楼梦》,别名《石头记》等,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
-
短诗五首创作背景
短诗五首创作背景,,短诗五首的创作背景:《月夜》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萧红墓畔口占》萧红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诗人在1938年去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他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1944年作者虽已获释出狱,但祖国山河破碎依旧,作者心情仍然是十分沉重的。作者前往浅水湾探访萧红...
-
爱国读后感800字
爱国读后感800字,,《家》这部书是以中国封建礼教下的大家庭为背景,阐述了在那个时代的青年们如何被摧残。巴金是以自己的大家庭为背景完成这部小说的。在高家这个大家庭中,主要人物有高老爷子,他是整个家庭封建礼教的主人,也是整部小说悲剧的创造者。高觉新是高家的长孙,是一个拥有现代思想的进步青年,无奈却因要继承家庭,顺承父辈的意思,而断送了大好前程,成为封建主义的奴隶,并在进步思想与封建思想中间夹缝求生。...
-
太空一日是什么短语类型
太空一日是什么短语类型,,太空一日是主谓短语。《太空一日》概括:作者通过对自己进入太空所经、所历、所见、所感的描述,可以感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体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抒发了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赞扬航天人英勇无畏、敢于探索、求实严谨、无私奉献的精...
-
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译文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采用第几人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采用第几人称,,诗中的"我",代表了很多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呢又是当时中国形象,状态,文化和气场的缩影和鲜明的符号。从消极的到积极的,从破旧的到新生的,这里孕育了诗人对祖国母亲很真切的感情。从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疼爱,感恩,尊敬,和期待的角度来讲,"我"就是一个祖国怀抱中的孩子,经历着我的祖国所经历的一切,是当时中国千千万万个民主斗士中的一员,誓要为祖国而战。用第一人称来表达我对祖国的...
-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00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00字,,1、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2、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
-
乡土中国核心概念
乡土中国核心概念,,乡土中国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如下所示:第一章在东方的乡土社会中,最主要的是“克己复礼”——这是道德体系的出发点。乡土社会中的道德和法律依据私人间的关系亲疏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第二章乡土社会中缺乏“团体”,也就难以产生“团体”的道德,由于团体是超越个人的存在,乡土社会中也就没有产生“超人”的道德。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
-
谈中国诗文章思路
谈中国诗文章思路,,《谈中国诗》是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小说家、翻译家钱钟书先生,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谈中国诗”必须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即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得出“中国诗的一般印象”;二是中国诗的基本特征,从发展来看中国诗早熟而早衰,从篇幅来看中国诗短小精巧,从表现手法来看中国诗富有暗示性,从风格来看中国诗轻灵而斯文;三是...
-
谈中国诗文章
谈中国诗文章,,《谈中国诗》是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小说家、翻译家钱钟书先生,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谈中国诗”必须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即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得出“中国诗的一般印象”;二是中国诗的基本特征,从发展来看中国诗早熟而早衰,从篇幅来看中国诗短小精巧,从表现手法来看中国诗富有暗示性,从风格来看中国诗轻灵而斯文;三是中国...
-
源氏物语读后感800字
源氏物语读后感800字,,《源氏物语》这本书,是别人介绍给我的。那天我去书店,正巧看到一本,大大的,厚厚的。封面是几个穿着和服的漂亮女子。寒假,我满怀好奇心的读完这本书,以下是我的读后感。《源氏物语》的作者是一位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她幼年时与父亲学习中国诗文和歌曲,熟读中国典籍,大约22岁时写下这本书,一举成名。这本书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讲述的是一个平安王朝贵族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显现了贵族内...
-
木兰诗写作背景
木兰诗写作背景,,《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
-
谈中国诗文章主旨
谈中国诗文章主旨,,《谈中国诗》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谈中国诗》是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小说家、翻译家钱钟书先生,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谈中国诗”必须采取...
-
乡土中国家族核心观点
乡土中国家族核心观点,,这一章一开头作者就表明不管是差序格局还是团体格局都只是对社会结构的一种概括,并不是说西方社会完全没有差序格局,或者中国社会完全没有团体格局。这一章主要讲中国乡村的家庭组成,作者认为中国的家庭已经变成了一种家族,因为家族是单系亲属原则的,中国的家庭也是仅仅在父系方向发展。而这个家庭的可伸缩性是很强的,因为它承载了政治经济等责任,如果责任小,仅仅一对夫妇便可以负责,如果责任很大...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你想对他说什么,,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我想对鲁迅先生说:“鲁迅先生,您爱憎分明、平易近人,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为人民鞠躬尽瘁,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
-
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那么教育的文化功能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教育具有传递与传播文化的功能。其次,教育还可以创造、更新文化,教育为社会文化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促使文化变革发展。另外,教育还具有普及文化,提高人的文化水平的功能,可以减少文盲的数量,让更多的人掌握生活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再次,教育还具有整合世界的先进文...
-
四大名著选一篇写读后感
四大名著选一篇写读后感,,这半年来,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这让我有了一次深刻的感受。在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感悟不同的人生,读水浒,看三国,叹红楼,品西游,在文学的世界里领略人生百态。他是《水浒传》的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安分守己,不料误入白虎堂,受高俅陷害,刺配沧州道,又在棒打洪教头崭露头角,险在野猪林丧生,又在火堆里死里逃生,最后被逼雪夜上梁...
-
清明节习俗:踏青
清明节习俗:踏青,,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