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词是写给东坡老友李公择的送别词,通过对暮春的描写,微露惜别之情,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寂寞的园林里,花木荣枯。似乎有情的落日照耀着客座,高耸的青山仿佛刺破了横云。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我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我思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思念着我吧。
相关内容
-
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赏析
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赏析,,1、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2、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
-
山谷中的谜底为什么以山谷中的谜底为题
山谷中的谜底为什么以山谷中的谜底为题,,作者以《山谷中的谜底》作题目是要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有一个奇异的景观: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树等,而东坡只有雪松。对于这个山谷之谜,很多人不知所以,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揭开这个谜底的是一对夫妇。那是198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由于特殊原因,来到这个山谷,他们到达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雪,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他们...
-
最后一次讲演情绪如何传达
最后一次讲演情绪如何传达,,最后一次讲演情绪通过感叹句,反问句,设问的句式,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无耻、卑劣、毒手、偷偷摸摸)传达。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张曼筠)刚刚离开讲台,...
-
最后一次讲演结构层次划分
最后一次讲演结构层次划分,,文章分段: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
-
读圆明园有感300字
读圆明园有感300字,,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争议圆明园》。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历时一个世纪才建成。1860年10月6日遭到英法联军的疯狂洗劫。昔日的“万园之园”,现如今已是断壁残垣,无数金银财宝被英法联军抢夺,拿不走的就进行捣毁,几日之内,圆明园就变成一片狼藉。这帮强盗不但抢东西,还放火烧圆明园。弹指之间圆明园付之一炬,化为灰...
-
最后一次讲演文章内容与结构
最后一次讲演文章内容与结构,,最后一次讲演文章内容与结构: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
-
苏州园林中最小的园林
苏州园林中最小的园林,,网师园。作者从游览者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文章先从亭台轩榭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方面,再从角落构图美、门窗图案美、建筑色彩美等方面来具体说明特点。总观《苏州园林》全文内容,共有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
-
苏轼词两首启示
苏轼词两首启示,,苏轼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词的豪放之处在于借助恢宏的意境,壮丽的意象。他的词摆脱了传统诗词观念的束缚,挥洒自如。作品大气磅礴,如破堤奔腾的洪水一泻千里。《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酒醉后返回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出词人出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展现作者旷达伤感的心境。既然命运无法掌握,不如趁此良辰美景,驾上一叶扁舟,任意随波流逝,将自己完全融化在...
-
苏轼词两首情感
苏轼词两首情感,,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
-
苏州园林最小的一个是
苏州园林最小的一个是,,网师园。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十全街。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园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所在,称“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网师园”。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归瞿远村,加以改建。西楼小山丛桂轩为网师园主厅,轩的南、西为两个小院,幽曲深闭,桂香满庭。轩北有用黄石叠成的“云岗”。从轩西向北,可至蹈和馆和濯缨水阁。水阁悬于池上,倚栏照水。中部为...
-
大自然的语言读读写写拼音
大自然的语言读读写写拼音,,1、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植物发芽:麦苗萌发。引申指开始、产生:萌发激情。课文简述了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
-
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遇事便触发了。《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
-
闻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特点的其他事例
闻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特点的其他事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特点的其他事例:1、1946年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2、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他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毫无畏惧,拍案而...
-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400字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400字,,我的家乡在开平,在梁金山脚下东兴大道旁有一座山水相依、环境优美的人民公园,它是开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站在人民公园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座由红色钢架构建的艺术形状的入口牌坊。这三个大门并排相连,非常豪华大气。入口牌坊右侧是一个园林。绿草如茵的草坪,远看像一块绿地毯。草地上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开平市人民公园”七个醒目的大字。周围绿树成阴,高大挺拔的树就像士兵一样日夜...
-
八百秦淮梦里姑苏是什么意思
八百秦淮梦里姑苏是什么意思,,八百秦淮梦里姑苏的意思是指在江南佳丽地苏州这个城市中秦淮河两岸旁边惊艳众人、柔美如水的苏州美女的总称。姑苏同时也指的是现在苏州这个城市,它地处太湖流域。苏州一直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是江南小桥流水的代表地点,这里有非常多历史自然景点值得游客观赏。例如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闻名中外的狮子林等,它们两个景点的位置非常相近,若是准备去苏州旅游,可以选择住在拙政园的附近,周边的...
-
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是中华文化史上不可估
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是中华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圆明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收藏了历朝历代的奇珍异宝和文人雅士的绝世佳作,圆明园是中国传统造林艺术的集大成者。并且融合了中西风格,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个园林的毁灭,更是历代思想艺术结晶的毁灭,因此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
-
最后一次讲演课后生字和拼音
最后一次讲演课后生字和拼音,,诬蔑(wū miè) 赋予(fù)蛮横(mán hèng)卑劣(bēi liè) 召开(zhào) 卑劣(liè) 屠杀(tú) 卑鄙(bǐ)离间(jiàn) 赋予(fù)蛮横(hènɡ)诬蔑(wūmiè)捶击(chuí)课文结构:一、(1-3段):痛斥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赞颂李公朴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牺牲自己的,是无上的光荣。二、(4-5段):深刻揭示反动派虚弱本质,告诉...
-
司马光王安石关系
司马光王安石关系,,政治对立关系, 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好朋友,政治上却不太一致。早年东坡先生反对变法,被王安石排斥,晚年东坡先生反对全盘否定变法,又遭到司马光不满。王安石对变法坚决推行;司马光则极力反对。拓展资料:王安石是典型的激进改革派,提出“三不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苏轼和司马光是中国古代典型的保守主义:不相信可以通过变法激进而一下就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只接受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