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仁德的感悟

论语中关于仁德的感悟:

1、无终食之间违仁

《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富贵每个人都想得的,但是手段要合理,摆脱贫穷也要用正当方式,不能歪门邪道。孔子认为,君子以不仁为耻,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的原则,即便是困危之时,都不能丢掉仁。——这里可以看出,仁就像是信仰,要与生命同在,一息尚存,就不能丢弃。

2、“立人达人”之谓仁

《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在这句里,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仁的表现。自己立得起来,也帮助别人立起来,自己过得通达,也帮助他人过得通达,也就是“推己及人”,见到自己,也要见到他人,见到众生,是大爱,表现出了儒家的利他心。

3、仁不难做到

《论语·述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认为,仁心离人很近,不是很高大上的存在,也不难去做,如果一个人决定要行仁道,那么当下就有了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