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痴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他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张岱(1597-1679年)生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出身仕宦家庭,曾祖张文恭,祖父张汝霖皆曾为朝廷官员,父张耀芳,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寓居杭州。
相关内容
-
金岳霖先生有趣的表现有哪些
金岳霖先生有趣的表现有哪些,,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金先生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个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人。金岳霖一生天真浪漫,率性而行,他总是按自己的志趣去生活,去做事,从不为名利所累。他不愿做行政工作,怕与人打交道。1926年初到清华,创办哲学系,他做第一任系主任。...
-
威尼斯的小艇的作者
威尼斯的小艇的作者,,《威尼斯的小艇》,是由美国的马克·吐温写的。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2006年,沃伦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名列第1...
-
蝴蝶的家任务单
蝴蝶的家任务单,,1、作者想到了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蝴蝶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2、作者按照“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深入思考”的思路描写了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其中思考问题是重点。3、《蝴蝶的家》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4、扩展资料: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
-
周亚夫军细柳表现手法
周亚夫军细柳表现手法,,《周亚夫军细柳》运用对比和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直驰入”——军规松垮,守备松懈。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直驰入”——军纪松弛。对比三:三营将领“持兵揖”、“以军礼见”...
-
天游峰的扫路人反复写天都峰的目的
天游峰的扫路人反复写天都峰的目的,,运用了对比、反衬的写法。 目的是为了表现:老人工作量之大,扫路之辛苦。第一次的外貌描写,作者只是初见老人,对老人还不了解,从中作者只是写了对老人的第一印象,很朴素,很节俭,很健朗。第二段则是作者与老人交流后,心底流露出的敬佩之情,带着这种情感去看老人的。作者觉得老人慈眉善目,性格朴实,勤劳敬业,老人很瘦,也上了年纪,却依旧任劳任怨的清扫石阶,很是感动,很是赞叹,...
-
苏轼词两首思想感情
苏轼词两首思想感情,,《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名篇。词作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象,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上阕写景,由景入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下阕先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抗敌的雄姿,抒发了作者的赞佩向往之情。随后的词句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 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某种虚无主义的态度。就全篇来说,贯...
-
剪枝的学问作者是谁
剪枝的学问作者是谁,,佚名。《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
-
苏轼词两首表现手法
苏轼词两首表现手法,,《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
-
河中石兽人物性格特点
河中石兽人物性格特点,,《河中石兽》是语文课本当中的一篇课文,那么在《河中石兽》当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到底有什么呢?《河中石兽》当中的主要人物有寺僧、讲学家和老河兵。寺僧在文章当中表现出来的是责任心比较强、毅力坚定,但是经验不足的性格特点。讲学家表现出来的则是傲慢、自以为是、一知半解的性格特点。老河兵则表现出来的是自信、善于实践、直爽和一阵见血的性格特点。在文章当中,三人对于河中的石兽有了不同的见解,...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简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简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当代诗人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抒情现代诗。此诗精选了一组组意象,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亦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前两节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节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
-
表现型人格
表现型人格,,表现型人格准确来说应该是表演性人格,严格上来说表现型人格是一种症状,是一种用扩张的举止言行来吸引他人注意的一种人格障碍。往往这种人过分感情用事,而且言行中常具有挑逗性,也非常关注自己的外表。在人多的环境中,会想成为人群的中心,喜怒哀乐皆喜形于色,不太思维逻辑,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在乎他人的利益。所以表现型人格常常会被认为这种人夸张幼稚,思维肤浅。女生的发病率是男生的两倍,但是男生常常伴...
-
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
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鲁迅 在《阿Q 正传》小说中塑造了阿Q的形象,把这个人物的精神胜利法称为阿Q精神。具体表现为他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硬,麻木健忘等等。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但其核心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用来自我安慰、忽视他人的不满。精神胜利法,也称为阿Q精神,是鲁迅所著的《阿Q正传》所批判的一个自我安慰法,...
-
鼎湖山听泉作者是怎样具体写泉声的
鼎湖山听泉作者是怎样具体写泉声的,,通过泉声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从自身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作者按照自己的行踪和时间的变化来组织材料,描绘自己在鼎湖山所观之景和听泉时的感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要通过自己对山泉的聆听来表达自己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生命...
-
桂花雨出自哪本书
桂花雨出自哪本书,,《桂花雨》是2010年10月1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散文,作者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课文简说:应该说,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
-
赤壁赋赏析
赤壁赋赏析,,《赤壁赋》赏析文章先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写作者与客夜泛舟于赤壁的所见所感。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江景,巧妙的组成一幅生动真切的画面。今人读来,犹有身临其境之感!接着,作者用极富浪漫色彩的笔调,抒写了自己与客夜的感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只有飘逸洒脱之人...
-
那个星期天作者简介
那个星期天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那个星期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020年修订版)第9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史铁生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选作课文时有改动。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
-
小石潭记内容概括
小石潭记内容概括,,《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
-
捕蛇者说的作者
捕蛇者说的作者,,《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文章笔锋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该文被收入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揭露了当时“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文章由异蛇引出异事,由异事导出异理,即由蛇、征蛇、捕蛇、捕蛇人、捕蛇者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