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800字读后感

1、《逍遥游》是《庄子》书中的首篇,也是庄子本人的代表作。我特地从图书馆找来许多相关的著作,在深入阅读之后,我觉得庄子的确不愧是影响汉文化甚深且远的一代思想家,其中阐述的观念也在数千年以下不断的对后世产生影响。另外,庄子也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他更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这篇〈逍遥游〉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却有中心思想贯串其中:他就是要人们不要一直被名缰利索牵绊住,更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在世俗的观念或是现实取向的功利价值观之中。

2、文章一开头,他就描绘出一幅心灵意象:海中的「鲲」变化为「鹏」,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自在的遨游,他这段的用意为何呢?我个人觉得,大鱼在水中虽然也可说是无忧无虑、自得其乐;但是水与空气相比之下,在其中行动时的阻力显然较大,而「鲲」的庞大身躯在水中自然成为负担,因此庄子便让它跳脱水的束缚,改到空气之中,乃得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显得更为轻松自在。这种转换正象徵著我们人生存在社会之中,便有一些外在的约束或是社会大多数人的观念所形成的压力,但是有更多的是自己给自己的烦恼,如果能够把这些都抛下,我们就会像「鲲」甩掉湿淋淋的水分,飞腾空中,获得更大的心灵自由。

3、这让我想到:身边有不少朋友是男女同志,他们在成长过程之中,同样遭受到学校、家庭或社会所给予的大大小小的压力,因此往往都有一个忧郁灰色的青少年,但是上了大学之后,眼界渐宽,抛弃心灵中对自己的压抑与扭曲,才能看清真正的自己,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这篇〈逍遥游〉之中,作者也反覆辩证「有用」与「无用」的观念,惠施所说的大葫芦看似百无一用:「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但是这正是在固有认知的束缚之下所造成的思考障碍--为什么葫芦只能拿来当水壶或剖半当水瓢?庄子则非常有创意的提出他的看法:「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让人恍然大悟,惠施当时可能心中一震:「对啊,怎么都没想到可以这样用呢?」由此可见近年来教育界所强调的「创造性的思考法」的确有其道理,而最近在电视上收视率颇佳的「生活智慧王」也是如此,在该节目之中,许多随手可得的废弃物或者小物品,经过一番巧思运用之后,都具有让人眼睛一亮的新用途,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啊! 惠施另外还提到有一种树木:「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他认为这种树木更是无用;但是庄子也有他独特的解决方法:「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正如同前文所说的,我们没有必要将自己的思考局限在社会传统思考路线之中,树木并不是只有被砍伐才能有其作用,还可以让人在其下乘凉呢!其实,以现代环保的眼光来看,森林中的树木如果能够安然生长,其产生的作用恐怕比被砍伐还大--可以涵养水源以避免土石流,又可成为观光资源,让人们享受森林浴,更可以让动物们栖息,保护珍贵的物种……等等,由此可知,所谓「有用」与「无用」并非绝对的,就像惠施攻击庄子的话语是「大而无用」,但是,我们如果将惠施与庄子进行比较:惠施的观念倾向功利主义,他在历史记载当中,的确也曾经担任宰相,权倾一时,但是他死了之后对后世的影响呢?顶多可说他的思想在诸子百家的「名家」之中略有其一席之地,与庄子对后世的影响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啊!庄子的思想更非如其所说的「大而无用」,反而在他死后仍然给后人无限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