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比喻句摘抄
![伊索寓言比喻句摘抄](https://www.zdzd.net/z/no/63.jpg)
狗是心怀不鬼的人;乌鸦是聪明的人; 母蛙是忠实的人;驴子是勤劳的人。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相关内容
-
腊八粥食材有哪些
腊八粥食材有哪些,,腊八粥食材分别有莲子、百合、薏米、红豆、黑豆、大米、小米、紫米、小玉米、红枣、枸杞。腊八粥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食,是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进行的,当天也被称为腊八节。每家每户都在腊八节当天,进行腊八粥的熬制,需要多种多样的食材,具有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同时,这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制定的一个习俗节日。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体现,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腊八粥的熬制也有了创新,加...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400字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400字,,这一周,我们学过的课文很多,有《蝙蝠和雷达》,有《呼风唤雨的世纪》,有《蝴蝶的家》……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来自安徒生爷爷的笔下,主要写了一个豆荚里有五粒豌豆成熟了,它们都想要做点儿事情。一个顽皮的男孩把它们当子弹,射了出去。第一粒豌豆渴望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却落到水笕里,被鸽子吃掉了;第二粒豌豆渴望直接飞到太阳里去,却落到臭水沟里,胀得...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200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200,,这一周,我们学过的课文很多,有《蝙蝠和雷达》,有《呼风唤雨的世纪》,有《蝴蝶的家》……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来自安徒生爷爷的笔下,主要写了一个豆荚里有五粒豌豆成熟了,它们都想要做点儿事情。一个顽皮的男孩把它们当子弹,射了出去。第一粒豌豆渴望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却落到水笕里,被鸽子吃掉了;第二粒豌豆渴望直接飞到太阳里去,却落到臭水沟里,胀得大...
-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7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题记这个寒假,怀着对悠悠历史的向往,我翻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主要讲述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读完这本书,我被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吧!曹操诡计多端、多疑,历史多以“奸雄”而论之,为何我不爱“英雄”...
-
过秦论作者及朝代
过秦论作者及朝代,,贾谊:生于公元前200,卒于前168,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
-
我爱这土地名句赏析
我爱这土地名句赏析,,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
-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着《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
-
方帽子店内容
方帽子店内容,,《方帽子店》主要讲的内容是: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后来孩子们想办法创造出的既舒服又漂亮的帽子,逐渐替代了方帽子,以至于方帽子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的故事。《方帽子店》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知变通是不行的,而要大胆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适应人们的要求。...
-
童年读后感600字初一
童年读后感600字初一,,放寒假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写4篇读后感,我不断地去看书。看到了一本《童年》的书。作者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坛,都有的极大的盛誉,《童年》也可以说成是他的代表作。10天后,我读完了这一本书。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许多许多。高尔基那悲惨、令人怜悯,令人感叹,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顿时把我吸引住了。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
方帽子店后续故事200字
方帽子店后续故事200字,,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从此以后,方帽子店根据市场规律,调节进货源头,拓宽销售渠道,多种经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店铺门庭若市,生意兴隆!《方帽子店》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以至于自己家的帽子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
-
方帽子店复述故事200字
方帽子店复述故事200字,,《方帽子店》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人们不要因循守旧,要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虚心接受新的事物,否则将会被淘汰。《方帽子店》内容: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们觉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人们尝试着做圆帽子...
-
方帽子店续写故事
方帽子店续写故事,,人们逐渐的进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我想起了自己以前记英语单词,一个单词写很多遍都记不住。后来我用心去找单词之间的规律,就发现记单词容易了很多。比如good、look、book、room中间发|u|音的都是oo;look和book的最后一个字母都是k,而且发音也是|k|。这样记起...
-
方帽子店类似的故事
方帽子店类似的故事,,《故事大王》。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方帽子店》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以至于自己家的帽子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朗读第10段,感受事物的变化1、时间飞逝,时代起了什么变化?读第10段。2、覆灭是什么意思?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正是我们上一课学的道理)二、朗读对话,体会不同的结果1、一只骄傲的、盛气凌人、瞧不起别人的铁罐和一只谦虚有礼但并不懦弱的陶罐,结果一样吗?读11~17段。2、用自己的话说他们两个的结果:陶罐被人发现,仍然光洁、美观、朴素,很有价值,被...
-
狼和鹿800字记述文
狼和鹿800字记述文,,《狼和鹿》有感“如果谁要是说了谎话,那么大灰狼就会吃掉他哟”。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给她的孙子讲故事,小孙子睁大眼睛撕着小嘴望着奶奶说:“为什么不在大灰狼来之前就打死它呢?”而这却与20世纪初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想法差不多。那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1920年,在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凯巴伯森林,森林中约有四千多只可爱的鹿经常出没,但森林中凶残的狼却时常捕杀它们...
-
方帽子店按照什么复述故事
方帽子店按照什么复述故事,,《方帽子店》主要讲的内容是: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后来孩子们想办法创造出的既舒服又漂亮的帽子,逐渐替代了方帽子,以至于方帽子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的故事。《方帽子店》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知变通是不行的,而要大胆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适应人们的要求。...
-
荆轲刺秦王发生在哪里
荆轲刺秦王发生在哪里,,荆轲刺秦王发生地在咸阳城遗址东部的政务大殿。《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
-
忆读书640个字
忆读书640个字,,冰心奶奶回忆起自己读书的经历,那是真的令人向往、充满美好的回忆。而我再次回想起我的“读书之旅”,也是别有趣味。我从3岁起开始认字,可我一直都念不会,有时甚至急得快哭出来了呢!——不过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很有耐心的,一点一点地翻看。5岁前,我已经会念1千多个字了。我看的第一本书不是童话,不是绘本,而是《唐诗三百首》。第一天熟读,第二天理解,第三天背诵。短短的诗句,厚厚的韵味,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