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https://www.zdzd.net/z/no/10.jpg)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
从作者不相信到相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肮脏,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的艰辛,和官府的腐败,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苛政猛于虎也”是作者用来点题的文字,总结了全篇意思是捕蛇是如此的危险,但由于社会的黑暗,苛捐杂税繁多,实在无法生存,即便捕蛇再危险也别无选择,表示了对统治者统治下社会黑暗的谴责和对百姓的同情。这句话是作者写的,并不是引用的。
相关内容
-
退化与蜕化的区别是什么
退化与蜕化的区别是什么,,“蜕”,指蛇、蝉等动物脱皮,“蜕化”就有了像动物脱皮那样发生质变的意思,于是多用来比喻人变质、腐化堕落;“退”,指向后移动、后退。“退化”则有退步、减退的意思,于是多用来形容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而这个事物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
-
朗诵与朗读的区别是什么?
朗诵与朗读的区别是什么?,,一、含义不同“朗读”是清晰响亮的把文章念出来,它本质上是一种“念读”,其主旨是将书面文字清晰准确地转换为相应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听众,它不追求以情动人的艺术表达,而重在以义喻人,即追求听众对朗读文字全面、准确的理解与理智的思考。“朗诵”则是更高层次的朗读,是一种语言表述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对文章进行艺术处理,通过朗诵者借助语速、轻重、停顿等等表达技巧,将朗诵材料转换为一种艺...
-
包身工人物分类
包身工人物分类,,《包身工》是中国现代作家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文章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真实地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它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包身工”们每天生活中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叙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中适当穿插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丰富了文章内容,...
-
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分类,,随着各种安全知识的普及,大家对于危险的知识也是愈加渴求,其中危险源分为心理性危害、行为性危害、物理性危险、化学性危险以及生物性危险。其中的心理性危害最是润雨细无声、潜移默化,所以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不要总是被负面情绪影响,要学会“随风”,要学会解压,其次就是要有一颗童真的心,要有属于自己的爱好,这样当遇到不开心的事的时候,也能有途径去消化、排解,其中最重要的就要要...
-
学会合作五百字
学会合作五百字,,“办黑板报啦!办黑板报啦!”我高兴得大声叫道。我们班的黑板报是由我和李迪负责,其他的同学听我们的吩咐,我们叫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这期黑板报的主题是“文明城市”。我们先分工,由李迪写大标题,也就是黑板报的主题。我和万紫荆画插图,张玉琳抄写文字。开始我们不知谁先做什么,乱干一气。你要在这里写她要在这里画,结果画没画好,字也没写好。整个黑板上乱七八糟。我一看这样不行,把李迪叫到一边...
-
父亲,树林和鸟重似题目
父亲,树林和鸟重似题目,,今天,我读了《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的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深厚感情。因为喜爱鸟,父亲不用眼睛看,用鼻子闻闻就知道树林中有没有鸟,而且他还知道小鸟最快活的时刻就是唱起美妙的歌和飞向高高的蓝天。树林最快活的时刻是每天和小鸟一起醒来,舒展美丽的枝叶。小鸟最危险的时刻就是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因为黎明时的露水打湿了小鸟的翅膀,所以小鸟在飞离树枝的瞬间翅膀比较沉...
-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一册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第一册,,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
-
圆明园的毁灭200字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200字读后感,,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
-
水浒传100字读后感受
水浒传100字读后感受,,1、《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2、《水浒传》是部庞大、复杂的小说,它生动地描写、反映出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起义失败的整个过程。它明确地描写出了当时起义的社...
-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500字
早晨从中午开始读后感500字,,我非常喜欢看书,因为书不仅能让我获得知识,还能让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许多乐趣。尤其是《鲁迅散文集》,文字虽然深奥,但文章中无论景还是物,在鲁迅笔下都有了灵气和活力。《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更是让我意犹未尽,浮想联翩。百草园是鲁迅家后面的一个很大的花园,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鸣蝉在树叶上长吟,黄蜂伏在野花上,云雀从草间直冲云霄。爬满墙头的花园,园子里树...
-
石头书里的学问指的是什么意思
石头书里的学问指的是什么意思,,石头书是中国古代原始的书籍。即把文字刻在石头上。它起源于东汉,而最大的石头书出于唐朝。中国现存的最早石刻文字,是唐初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发现的春秋时期10个石鼓上的刻文。唐朝时印刷术还不很发达,为避免人们在学习经书时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将《诗经》《论语》等十二部儒家经书,刻成石经,立于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学内,供学员们抄录、诵读。当时共刻了114块石板,计650252...
-
圆明园的毁灭450字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450字读后感,,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被毁灭的历史,这篇文章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的,浓缩了全国的艺术精华,根本就是举世无双的建筑。它始建于1720xx年,用了一百五十几年的时间才建成。但是,在1860年10月...
-
春联挂多长时间摘掉
春联挂多长时间摘掉,,春联可以摘掉的时间有以下几种说法:1、整年说。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所以“旧”春联需等到来年贴春联的时候才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2、过节说。春联作为驱赶“年兽”的法宝之一,待到“年”过完后,春联就可以摘了。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
-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伊索寓言》中收录有300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 [1] 该寓言集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
-
修辞方法与修辞手法有什么 不同
修辞方法与修辞手法有什么 不同,,当我们在写一些文章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词语修饰一下,这样可以让文字变得比较生动,比如在描写一些比较概括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让这种东西形象化,文章中适当的使用修辞手法,会让文章更出彩,但是有人会感到疑惑,经常看到修辞方法和修辞手法两种,他们是不一样的吗?那么修辞方法与修辞手法有什么不同呢?修辞方法与修辞手法两者没有什么不同,修辞方法指的就是修辞手法。修辞方...
-
尽并兼天下诸侯是指什么事件
尽并兼天下诸侯是指什么事件,,在古书中记载了很多历史,这些古书文字都是由当时的撰写人专门编写的,有编年体、写人的、写事的等等。而且古人喜欢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一件事或者一个目的,这样一来便能够更方便的阅读和携带,现在很多古文都被写在教科书里面了。那么尽并兼天下诸侯是指什么事件呢?其实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的就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当时的中国,然后建立了大秦帝国这一事件。秦始皇可以说是一位十分有野心的...
-
将相和200字读后感
将相和200字读后感,,《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通过这三个小故事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足智多谋、维护国家尊严、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的爱国精神。 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把自己的生命放第二,而把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放第一的人。他知道:将相和,国家就安全,将相不和,国家就危险,所以就有意避着廉颇,这种忍让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我觉得蔺相如知所以能得...
-
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左右
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左右,,1、读完了《爱的教育》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2、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3、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