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节选情节
1、这篇小说浓笔重彩描写了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热情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2、用散文化的笔法,把几户普通人家的故事展示在读者面前,把京东北运河沿岸农村的独特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浓彩重墨地渲染了出来,它留给人们的视觉、听觉和内心深处的难以言表的审美享受却令人留连忘返,兴味盎然。它所根植的土壤是深厚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它的背后有源远流长的古典小说的艺术、技巧以及审美趣味的支持。
相关内容
-
蒲柳人家节选讲了几件事
蒲柳人家节选讲了几件事,,《蒲柳人家》故事情节概括:通过一个六岁儿童何满子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冀东北农村的深入开展,生动地描述了一批中国农民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他们在运河滩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英勇斗争的事迹。《蒲柳人家》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有致,富有传奇色彩,展示了抗日救亡运动在冀东农村的日益高涨,歌颂了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桑和美好品德。内...
-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左右免费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左右免费,,1、我最喜欢读的书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刚开始的时候,爸爸带领我一起读,遇到生字,我们就一起查字典,读过后,爸爸还让我简要的复述故事梗概。有时候,爸爸也给我讲“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后来,我感觉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干脆就自己慢慢的读起来。2、《三国演义》是一部跨度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长篇小说,罗贯中以浩瀚篇章,深入描绘了从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归晋的历史画卷,...
-
灰椋鸟按什么顺序写的
灰椋鸟按什么顺序写的,,整体→局部→个体→视觉→听觉保护灰椋鸟←(环境 生态)数量多→ 壮观→ 排空而至→ 劳动的力量情感:(没兴趣)→(有兴趣)→(惊叹)→(赞美)在“灰椋鸟”前画一个箭头,连上“数量多”在“劳动的力量”后画一个箭头,接上“生态”《灰椋鸟》是一篇徐秀娟的散文,被列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6课,具体在137-140页,本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
-
荆棘鸟感悟100字
荆棘鸟感悟100字,,寒假没事翻开了买了很久却没有一直没有时间看的这本书,关于爱与死亡,悲伤与救赎,关于生活本身,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女人的人生,是自我逐渐觉醒,不断创造自己人生的历史。爱的选择,家庭的更迭,每个地方都能看到选择的难题,更难得是很多时候无从选择,就像梅吉一样,终其一生都要为失去布娃娃的恐怖而痛苦。《荆棘鸟》这部跨越了三代人,以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澳大利亚20世纪初为历史背...
-
包身工主题思想
包身工主题思想,,《包身工》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包身工一天生活遭遇的描写,概括了包身工的全部悲惨生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榨、虐待中国工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注,并指出了黑暗必将过去,光明必将来临的历史趋势。《包身工》是中国现代作家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文章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
-
包身工拼音
包身工拼音,,包身工拼音:[bāo shēn gōng]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作家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文章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真实地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它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包身工”们每天生活中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叙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中适当穿...
-
富饶的西沙群岛80后课本
富饶的西沙群岛80后课本,,《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小学三年级课本里的课文。这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
-
乡土中国背景
乡土中国背景,,《乡土中国》创作背景:《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
-
乡土中国时代
乡土中国时代,,《乡土中国》的时代背景:《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在该书中,作者把乡土中国看作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一种特具体系,支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中国的事实来说明乡土社会的特性。作者简介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
-
一篇文章读后感大全
一篇文章读后感大全,,我阅读过《时文选粹》第三辑。首先它封面给我以是健康的视觉欣赏,其次它的前言使我不得不继续往下看(语言既朴实又优美),再次它的目录感人至深、别有风味。尔后,我进入书中欣赏、联想、感慨。其中,《珍惜阅读》说得很对。读完《宽恕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不得不落泪。或许,是这种思想、这种精神使我感动。我认为宽恕别人、包容别人、理解别人既能使别人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不至于使我们都活在谴责和痛...
-
乡土中国感悟
乡土中国感悟,,1《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来源于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中的内容。这本薄书显然谈不上是鸿篇巨作,只针对一个主题分了十几个篇章阐述观点。2、感觉当时30多岁的费孝通无论在思路观点,还是研究学问本身,已经相当成熟。这本书直到现在来看,依然感觉很有道理。3、费孝通在序言里讲到,乡土中国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
-
郑和远航的意义
郑和远航的意义,,意义:1、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2、郑和下西洋,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3、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4、郑和下西洋,推行亲仁善邻,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5、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为我们...
-
包身工有感
包身工有感,,看到“包身工”三个字,我畏惧得很,又有点似曾相识。哦!原来现在这21世纪也有夏衍笔下的“包身工”。21世纪的“包身工”出身并不低,他们有的是某名校大学生,有的是家庭条件不错的独生子女们,那这些人怎么会按上这“包身工”的名头呢?说好听也不好听啊,“包身工”可是被人称作是“猪猡”的人啊,怎么回事呢?唉,21世纪的人忙于挣钱,便自然想出一些挣钱之道。这些道路会像黑猫白猫一样,只要是抓到老鼠...
-
包身工23段
包身工23段,,《包身工》自然段的划分如下:1-6段:(四点一刻)起身。7-11段:包身工的来源 、身份。12-14段:(四点半后)早餐。15-22段:雇佣包身工的原因。23-32段:(五点)上工。33-34段: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的膨大。35-47段:(十七点)放工。48-50段: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故事背景:《包身工》是中国现代作家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世纪3...
-
爱国读书读后感400字
爱国读书读后感400字,,《写给青少年的党史》读后感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叫《写给青少年的党史》,里面有一小篇文章使我深受感触。这篇文章进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北京、上海对高级知识分子做过一个调查,其中有个问题是:你的梦想?我国作家林语堂这样回答:只希望中国有小小一片不打仗、无苛税、换门牌不要钱、人民不必跑入种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干净土。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这样回答:没有人吸鸦片、吞红丸,这是最重要的...
-
安塞腰鼓分段
安塞腰鼓分段,,安塞腰鼓分段和段意:第一段(1至4自然段):写鼓响之前,后生们的样子。第二段(5至17自然段)写安塞腰鼓的表演,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粗犷、豪迈与火烈.。第三段(18至20)鼓声停息之后给人的感受。“安塞腰鼓”对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刘成章影响相当大,当他远离家乡后,脑际里常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耳畔回旋的是“安塞腰鼓”爆发的鼓点。20世纪80年代,当刘成章面对祖国在改革...
-
安塞腰鼓背景
安塞腰鼓背景,,《安塞腰鼓》的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 其实,他的散文的生命内核还是激扬的浪漫,还是“信天游”的旋律。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 《安塞腰鼓》是一首黄土高原的诗性赞歌,抒发...
-
秋天的雨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秋天的雨,,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方面来描写秋天的雨。1.《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则在写秋天,极力描绘秋天的五彩斑斓,聆听和体会秋雨中的成熟和甜美,描绘景色的变幻,勾勒出秋天的美好、丰收和欢乐。2.作者赋予了秋雨香甜的气味。一颗颗果实的香味随着秋雨飘向了每个孩子的手中,经常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看,“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了。”想象一下,每一颗仰望树梢的小脑袋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