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名的错字故事
写错字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文化,一种是太有文化。在我国许多著名景区的牌匾上都看到过“错别字”。但是这些字背后都有它的历史典故,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
天下第一错字。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且悬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
最有说法的错字。“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鱼”字少一点是“有意写错”。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快活了。
相关内容
-
鱼我所欲也类比论证的作用
鱼我所欲也类比论证的作用,,1、比喻论证:本文一开头就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和死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2、举例论证: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3、对比论证:第三段整段用了对比论证,把现在情况和以前的情况作对比。举有的人“不...
-
《包身工》主题
《包身工》主题,,《包身工》是中国现代作家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文章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真实地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它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包身工”们每天生活中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叙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中适当穿插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丰富了文章内容,...
-
《活法》读书感悟
《活法》读书感悟,,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活法》这本书,一位出了家的身为企业家的老人家写的书,也无怪乎会是这种味道。书中有一句:企业经营的目的,首先在提升员工的`生活与幸福。首先我要承认,这本书有一定的催眠效果,对于我来说。于是在晕晕乎乎的情况之下看了这句话我就更晕了,接着我就震惊了。这是神马样的境界啊,这是神马样的企业家才能说出的话啊,我想说,这位老人已经不是一位单纯的企业家了。读了这么些年的书...
-
包身工分段概括
包身工分段概括,,本文通过对包身工一天生活遭遇的描写,概括了包身工的全部悲惨生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榨、虐待中国工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注,并指出了黑暗必将过去,光明必将来临的历史趋势。段落大意: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问题为中心,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记叙包身工起床情况,兼议包身工...
-
像山那样思考公开课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公开课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本文线索是狼嚎。解析: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通读文章后经过思考得出:狼嚎。本题为《像山那样思考》课文阅读理解题目,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写作特点:文章文笔简洁洗练,从中可以体验到哲人的深刻,又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激情和想象。...
-
包身工主题思想
包身工主题思想,,《包身工》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包身工一天生活遭遇的描写,概括了包身工的全部悲惨生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榨、虐待中国工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注,并指出了黑暗必将过去,光明必将来临的历史趋势。《包身工》是中国现代作家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文章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
-
小蜜虫怎么消灭小窍门
小蜜虫怎么消灭小窍门,,家里如果有小蜜虫总是飞来飞去的,确实是一件令人困扰的事情,那么关于有效清除这些小蜜虫有什么小窍门吗?答案是有的,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种。首先,防患于未然,大家可以注意房间里的通风情况,不要在房间里放很多水果,并且要注意定期用消毒液拖地和清理屋里的垃圾,因为垃圾堆积是会滋生这些小虫子的;其次,如果家里已经出现了小蜜虫的身影,那么可以选择购买合适的杀虫剂或者灭蚊灯等东西,都是十...
-
半截蜡烛感悟
半截蜡烛感悟,,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他们一家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在一次危急的状况下,母子三人冷静地周旋于三个德寇之间,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最终使情况转危为安。这个故事反映了法国人民为保卫祖国,驱逐侵略者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和他们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文章从人物语言和动作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伯诺德夫人和他的大儿子杰克两次...
-
藤野先生24到28段主要内容
藤野先生24到28段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为试卷风波或匿名信事件。日本人在鲁迅没挂科的情况下写了匿名信,说明日本人不相信中国人在没有得到答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考试,但藤野先生支持鲁迅,日本学生嫉妒或者不相信鲁迅先生,也可引申为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鄙视和偏见,认为除非是作弊,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成就。而鲁迅先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必然委屈,愤怒!但是藤野先生的行动给与了他安慰与鼓励。因此鲁迅先生感激,怀...
-
半截蜡烛读后感
半截蜡烛读后感,,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在危急的状况下,母子三人冷静地周旋于三个德寇之间,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最终使情况转危为安。这个故事反映了法国人民为保卫祖国、驱逐侵略者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就在着万分紧急关头,伯诺德夫人的急中生智,大儿子的镇定自若,小女儿杰奎琳的可爱与机敏都使我们感到敬佩不已。而他们的每一次活动,德军的每一次阻拦,都使我们提心吊胆,...
-
包身工35段
包身工35段,,语言生动有力,课文中比喻运用较多,恰切而生动。就以描写包身工的比喻来说就有:“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血肉造成的‘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从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句写包身工群众的情况,很有表现力。例如写起床后的活动:“她们有的在水龙...
-
包身工报告文学
包身工报告文学,,包身工是报告文学。包身工作者:夏衍。《包身工》是中国现代作家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它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包身工”们每天生活中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叙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中适当穿插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批判力度。夏衍简介: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
-
氓的作者
氓的作者,,氓一般指卫风·氓。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此诗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全诗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赋比兴交替使用,加之以对比、顶真、借代、呼告等表现手法,...
-
藤野先生4-35段主要内容
藤野先生4-35段主要内容,,第二部分(4——35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理解,交代了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赞扬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1.简要说到仙台的一般情况。2.详写和藤野先生第一次见面的情形。3.写藤野先生为鲁迅改正所抄的讲义,突出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4.写藤野先生指出鲁迅解剖图上的错误,突出了藤野先生在科学上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5.详写鲁迅与学...
-
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标准
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标准,,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标准包含了很多方面,第一在行人经过人行道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包括了行人可能要经过人行道,或者行人正视观望的状态,这些情况都可以认定,行人可能要经过人行道了,这种情况下车辆要减速行驶。第二当行人正在经过人行道的时候,这个过程包括了行人慢步的经过人行道,或者是通过小跑的方式经过人行道,这些行为都表明行人正要经过人行道,这种情况下车辆需要停车让行。第三如果在没有交通...
-
林黛玉进贾府作者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作者简介,,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满洲正白旗或内务府"包衣"。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 ,其子曹颙、嗣子...
-
宇宙里有些什么读后感600字
宇宙里有些什么读后感600字,,《宇宙里有些什么》是科普作家郑文光所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生动地介绍了宇宙的星体及有关情况,说明宇宙是运动的,无穷无尽的,物质的,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发展的。 读后我为文章的内容所深深的吸引,也因此对宇宙世界非常感兴趣。在群星闪烁的夜晚,仰望天际,我们就会感觉到宇宙是那么的神秘。科学虽然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但是我们的天文学还不能对宇宙作完全和准确的解释,因为...
-
乡愁余光中好词好句
乡愁余光中好词好句,,好词好句: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写作背景:1971年写就的一首《乡愁》,让余光中红遍了海峡两岸。时隔30多年,余光中仍清楚记得当年的创作情况:那时,我刚从美国回到台湾,觉得美国摇滚乐的歌词非常奇妙,所以我有意要写一首节奏整齐的诗,让作曲者可以很方便地谱成歌曲。整首诗的意念是从邮票开始的,开始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