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读书心得体会

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了《基督山伯爵》,刚刚读完的感受是:很久没有读过这么棒的小说了!基督山伯爵的报恩复仇经历刺激了我,一股热血在我身体内翻腾。好久没有读完书后有过这样的感觉了,正是这种感觉,激起了我写这篇读后感的冲动。

在正式写这篇读后感之前,我要表明,我对这部巨作的看法和我从中读出的感悟仅仅代表我的观点,并非就是这部巨作的作者大仲马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由于这是一部让我非常尊敬的作品,所以在读完它之后,我还找了些资料,了解了下大仲马在写这部小说时的历史背景,以便能够更客观的表达我的思想。

整部小说在我看来分为三个部分,即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蒙冤入狱,在狱中的经历以及越狱后化名基督山伯爵成功报恩复仇的经过。其中,基督山伯爵报恩复仇的过程占据了整部小说的绝大篇幅。而这三个部分,又跨越了波旁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这两大历史时期。

1814年,欧洲封建君主的反法联盟击垮拿波伦帝国(也称波拿巴帝国),使在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中被迫下台的波旁王朝重新回到历史的舞台中。人民痛恨复辟政权,于是把流放在爱尔巴岛的拿破仑当作反复辟的象征,期盼他的归来,封建复辟与当时人民的反复辟,构成了波旁复辟王朝的主要社会矛盾。

而作者大仲马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对这一社会矛盾做了很多渲染和诠释。在起初法老号到达马赛时,唐泰斯和莫雷尔对拿破仑的敬爱之情溢于言表,之后在对上层社会的描写时,我们又能听到贵族对反复辟人民的憎恨、厌恶和惊恐的言论。其中,当时的马赛代理检察官维尔福更是典型的例子,他在公共场所大谈拿波伦的“余党”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而在其家庭中,他的父亲诺瓦蒂埃却在主持推翻复辟政权的密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