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随感200字左右
虽然我只是个小学生,但我很喜欢读鲁迅公公的作品,特别是《社戏》这篇文章,因为书上写得大多都是反映农村景物的,因此读起来就显得特别亲切,使我读了还想读。每当我翻阅时,一幅美丽的“农村夜景图”仿佛映入我的眼帘:蓝蓝的天空、圆圆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桥、小巧玲珑的划船。“我”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来到河边,他们下船、点篙。飞一般的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鲁迅公公对农村的怀恋,对他小时候在外婆家的眷恋之情。同时更激起了我和农村孩子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相关内容
-
好的故事感悟20字
好的故事感悟20字,,《好的故事》让我认识了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鲁迅。《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很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
-
好的故事20字
好的故事20字,,1.描写了“昏沉的夜”里“我”所梦见的一幅交织着“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生活图画。2.此文描写了“昏沉的夜”里“我”所梦见的一幅交织着“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生活图画,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带着明亮的暖色和淡淡的温馨的回忆画卷。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
-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感悟100字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感悟100字,,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鲁迅小时候,家中的保姆——“阿长”懂得很多规矩,并把这些规矩都教给了小鲁迅,而且经常陪伴他,因此他很喜欢她。但自从她不小心把鲁迅养的心爱的小老鼠踩死后,鲁迅便很憎恨她,觉得她是故意的。可当鲁迅很想看带图画版的《山海经》时,阿长却在过节时,跑了半个城市给他买了回来,让鲁迅很感动。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像“阿长”这样的人,她把自己知道的规矩...
-
名著读后感600字左右朝花夕拾
名著读后感600字左右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彷徨》和《呐喊》,我都读过。读它们,我看到了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的愚昧,吃人血馒头,信鬼神……这简直就是人吃人的社会,难怪鲁迅先生在结尾写了:“救救孩子……”然而,《朝花夕拾》却是另一种文风。它以散文的笔调,叙写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带领我们进入那个时代。文中刻画了许多人物,有长妈妈、衍太太、藤野先生、范爱农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文中的长妈妈了。长妈妈...
-
藤野先生20字主要内容
藤野先生20字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写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心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这篇文章说明了鲁迅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给读者深刻的启迪。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文中都透露出来了:古板,对学生关心负责,严格要求…这篇散文写于1926...
-
朝花夕拾读后感400字左右初一
朝花夕拾读后感400字左右初一,,最近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它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文章中表述了鲁迅先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从他的童年琐事讲到他的成长经历。那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好像又把我带回了童年,故事中充满了童真和童趣。有时会令人大笑,有时会令人感动。这本书带我进入了甜美的童年之梦。在《猫·狗·鼠》中,鲁迅先生借童年对猫的仇恨表示了对当时仗势欺人的侵略者无比的痛恨。细读...
-
五年级的读后感500字
五年级的读后感500字,,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对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感到十分佩服。《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 为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收录了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先生愤怒声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同年9月鲁迅先生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四个多月,发现了这里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在此期间,...
-
小学生鲁迅读本读后感300字
小学生鲁迅读本读后感300字,,在这一本书中,讲了许多关于鲁迅写的小散文(节选)。让我看了小时候的鲁迅时,忍不住哈哈大笑,心想:鲁迅的童年原来更有意思。在这一本书中,我认为最好看的那一篇是《死所》这一篇文章,它讲的是一个渔夫和一个公子的问答——“你的父亲是死在哪个地方的?”公子问。“我的父亲是死在海里的。”“那你还不怕,仍旧到海里去吗?”“那你的父亲是死在哪个地方的?”渔夫问。“我的父亲是死在家里...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碰壁是什么意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碰壁是什么意思,,“碰壁”是指 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了挫折与迫害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谈《水浒传》,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谈碰壁,第三件事是和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车夫。这几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品质。 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作者周晔读书不认真,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伯父问作者,作者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伯父说:“哈哈!还是...
-
在天晴了的时候40字
在天晴了的时候40字,,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公园走走,清新而又温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路边柔嫩的小草,仿佛鱼儿在悠闲的吐泡泡;羞答答的牵牛花,慢慢地舒展着自己的筋骨,吹吹风,晒晒太阳,展现着自己的风情;悠闲的小蜗牛,在草木间欣赏着风景,看到妙处的时候,时不时的点点头。到公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卷起袖子,携着手,踏着小径,穿过小桥。姗姗来迟的晚霞,照耀着大地。荡漾的溪水泛着银光,听远处传来的...
-
社戏美句赏析
社戏美句赏析,,1、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简单交代了当地习俗,去平桥村的缘由。)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下一句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下一句,,下一句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来自鲁迅的《故乡》,原文结末云: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说,只有空想希望而不为其奋斗、追求、希望是不会实现的;有了希望,并且始终如一的追求、奋斗、实践,那么希望才有可能实现。扩展资料: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职政权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
-
好的故事词语组词
好的故事词语组词,,受益匪浅 [ shòu yì fěi qiǎ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shòu yì fěi qiǎn ] 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每段的小标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每段的小标题,,第一部分(1):写人们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部分(2-3):写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第三部分(4-13):写伯父鲁迅先生和“我”笑谈“碰壁”。第四部分(14-16):写除夕的时候,伯父和爸爸替“我们”放鞭炮和花筒。第五部分(17-25):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第六部分(26-27):写伯父关心女佣。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
-
社戏字词注音解释
社戏字词注音解释,,《社戏》字词注音解释:归省[xǐng]:回娘家探望父母。偏僻[pì]:荒僻,交通不便。 行辈[háng]:排行和辈分。 惮[dàn]:怕,畏惧。欺侮[wǔ]:欺负。絮叨[xù dāo]:唠叨的,啰嗦的。宽慰[wèi]:表示宽解安慰。怠慢[dài]:表示招待不周到。礼数:礼节;礼貌的等级。聚拢[jù lǒng]:指聚集在一起。撺掇[cuān duo]: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
-
社戏课后字词注音解释
社戏课后字词注音解释,,注音:撺掇cuān duo 絮叨xù dāo 怠慢dài màn 家眷jiā juàn蕴藻yùn zǎo 纠葛jiū gé 潺潺chán chán 漂渺piāo miǎo凫水fú shuǐ 皎洁jiǎo jié 舒展shū zhǎn 朦胧méng lóng 归省guī xǐng 行辈háng bèi 偏僻piān pì 照例zhào lì欺侮qī...
-
好的故事选自哪一部作品
好的故事选自哪一部作品,,1、《好的故事》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昏沉的夜,给读者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气氛。 让读者感到作者消极的情绪,本文的表达很有特色,主要运用对比的写法。 在文章的中间却描绘了美丽、优雅、有趣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开朗的心境。这两种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 3、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
-
孔乙己出自哪部作品
孔乙己出自哪部作品,,孔乙己出自鲁迅的《孔乙己》,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