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太阳表示什么意思

《三个太阳》是作家黄传会写的一篇人物通讯。(被收录进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文中描写的主人公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女画家陈雅丹。赴南极中国长城站,创作壁画“三个太阳”留在南极 ,她是中国第一位赴南极写生进行艺术活动的画家,经过努力来到南极,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

文章构思巧妙,线索清晰。在组材时,没有逐年逐月地悉数照录女画家生活的全过程,而是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 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个太阳

投下一个漂流瓶。

载着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的“极地号”科学考察船,中途在离开智利的瓦尔帕莱港时,遇到八级风浪。小山似的浪头不停地翻涌而来,在船的周围激起一片片白色浪花。

神了!她不晕船,像个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浪。长着一张娃娃脸,又留着披肩发,看样子超不过30岁,其实她的45岁生日都快到了。船员们喜欢她热情、直爽又有些执著的性格,喜欢她找她画像、聊天。

“画家,你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字?陈雅丹,听起来象‘鸭蛋’,又象创造人类的‘亚当’。

“什么呀?”她说:“雅丹,在维吾尔语里是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的名称。这种种地貌,在我国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最多。”

船越往南行,风越硬,心越躁动不安。她老在问自已:我是去南极吗?真是去南极吗?

呵,南极!遥远的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南极!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她被电视上映出的我国首次科考队员踏上南极乔治王岛、在亘古荒原上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些日子她变成了南极迷,到处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不断了解长城站的建设情况。不久,她便宣布:我要去南极体验生活、画画!

去南极,行吗?人们怀疑。

那天,她走进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急匆匆地问:“我给你们定的报告批了吗?我是中央工艺美院的教师陈雅丹。”

“哦,你就是陈雅丹!”办公室主任郭琨告诉她,报告收到了,她的精神令人钦佩,只是由于现在各科研部门要去南极的人太多,长城站刚建不久,还接待不了那么些人员。另外,经费也是个问题……

她急了,摆了一条条理由,为什么男同志可以去女同志就不能去;为什么搞科研的可以去,搞艺术的就不能去……,但,都被驳回了。

但她没有死心,一有时间,就往南极办跑。软缠硬磨百般要求。上帝被感动了,南极办决定为她争取一个名额,但是,去时从北京经东京经圣地亚哥到瓦尔帕莱索港的飞机票,必须由她自已筹资。

能去就喜出望外了,钱是小事。但得问问:“这要多少钱?”“大约7000元人民币吧。”

她的心咯噔一下。她和丈夫算了算家里的存款,差远了;当然,还可以向亲戚朋友借一些;对了,系里答应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再不够只好卖画了,家里还有几张藏画……

几经周折,她终于成了我国第三次赴南极考察队的一名"编外”队员。

早晨,,风浪小了些。海面上浮着的冰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殷殷蓝光,犹如一座座水上宫殿.南极离得越来越近了.她拿着一个用蜡封严瓶口的青岛啤酒瓶,兴冲冲跑到右舷.瓶子里放着她写的一张字条:"1986年‘12月23日于德雷克海峡投此漂流瓶。是谁能拾到它?也许是10年、20年、100年、1000年之后;也许是你是一个白人、一个黑人?也许你也是一个中国人?

不论相隔多久,不论你是谁,我相信人类之爱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把我们紧紧相连。

我是到南极中国长城站的第一位中国画家;也是去那里的少数女性之一。现在正随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乘“极地号”考察船前往乔治王岛。

亲爱的朋友,衷心地祝愿你幸福、如意!

她沉思了片刻,便奋力将瓶朝海上投去。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

1986年12月28日上午九时正,“极地号”驶进了乔治王岛的民防湾。

呵,这就是南极!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真挚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俯冲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了……

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

中午,刚吃过饭,还来不及休息,听人说修码头需要人,好些人都去了,她也跟去。往废汽油桶里浇灌混凝土,这是个费力活儿,人们劝她算了。她找了把铁锹,默默地帮助铲鹅卵石。气温零下10度,这还是南极的夏天呢。风真硬,吹在脸上麻辣辣的。一天下来,觉得脸上象脱了层皮。

奋战了11个小时,已经是深夜12点。不过这里没黑夜,天空只不过微微暗些罢了。在回宿舍的路上,她觉得十分兴奋,一点睡意都没有。

接着,连续七天,她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建设工地上。大家老劝说:“画家,这里干活儿缺不了你一个人,快去画你的画吧!”她笑笑,没走,觉得自己一下子便融进了这个集体之中。但,她没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用画家那独特的目光注视着身旁的这些“南极人”。

郭琨,考察队队长,曾三次来南极考察。那是前些年的事了,他到国外参加南极会议时,主持人宣布没在南极建站的国家没有表决权,郭琨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为了筹建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前天,他在工地上对大家说:“我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名画家,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

国小港,测绘工程师,站里的英语翻译。干活儿时哪儿活累去哪儿,开车、修艇、驾驶雪上摩托,什么都会,大伙儿开玩笑说:“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他太累了,眼皮老有些浮肿,好几次端起饭碗却睡着了。”

廖清波,地球物理研究生,典型的80年代青年。风再大,每天四次(包括深夜12点)到后山观测所取数据,够辛苦的。不过他老是乐呵呵的,有时间,还要扭动身子,来一段“迪斯科”。李果,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那天,他悄悄找到她,说:“画家,今天是我儿子生日,求你帮我画张画,就画我现在这种胡子拉碴模样,儿子才一岁还不懂事,等他长大了,我把这张画送给他,告诉他:“你爸爸曾经在南极战斗过。”

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

她的心底老有一种东西在撞击着,冲动着。

夜里,整理完好几张速写刚躺下,便听见窗外传来一阵阵风的呼啸声,不一会儿,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的怒吼。“来暴风雪了!”她的脑子闪过这个念头,往窗外一看,只见值班的同志还在紧张卸货。她从床上跳下,猛地扑向门外。

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王岛已经变成混沌一片。他们抬着器材,建筑材料,穿梭似地飞跑着……

暴虐的狂风象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要把乔治岛撕碎、吞噬。

他们已结合成一个坚实的整体,用自已的身躯,用自已的毅力,在与死神搏斗……风暴过去了。

她觉得如同经历了一场战争,内衣全被汗水湿透,而外衣又冻得象坚硬的铠甲。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而腿象灌满了铅似的沉重。她望着夜空,夜空又变得象原来那样的明净。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我象这颗星吗?她在心里问自已,跨越1.7万公里的距离,一个女人,硬是闯进了这块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

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

站在长城站后山上

晚饭后从企鹅岛写生回来,她走进餐厅,不禁一愣:餐桌上摆着丰盛的酒菜,象是要举行宴会。大家刚坐定,郭琨拿着一瓶茅台酒进来,笑着说:“我们胜利完成了卸货任务,今天,又恰逢两位同志的生日,其中包括画家陈雅丹的生日,大家一块庆祝一下。”

生日!今天是我的生日?!她自已都忘记了。热血忽地涌上心头,脸颊浮起两片红晕。郭琨端着酒杯走到她面前,“画家,祝贺你生日愉快!你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中国的所有画家中,在南极过生日,你是第一位!”

考察队员纷纷走到她的面前,频频举杯祝贺。

她紧紧地抿住嘴唇,努力克制着,不让泪水流出来。是太激动了,还是因为刚刚喝下一小杯茅台酒?浑身好象有一种燥热感。饭后,她慢慢朝后山走去,想让自已翻腾的心潮平静一些。

洁白而又柔软的积雪,沿着45度斜坡缓缓向上铺展。每踩下一脚,便出现一个深深的雪窝。慢慢地一条清晰的、歪歪扭扭的足迹,由山脚延伸到山顶。

任凭冷硬的风吹吹拂着头发,她象雕塑一般伫立在山顶。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就象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再远处便是紫雾飘绕的海了。她两眼一眨不眨,久久地凝望着这种万古不变的永恒……

她在山顶上伫立良久。

下山时发现小山包上有间红色小观测所,她上前趴在窗户一看,蓦地,仪器箱上一行“地球物理所”字样映入眼帘。她激动得差点喊起来。这是父亲工作和领导过的所,他们也派人来了!父亲说过,那年九死一生从罗布泊出来,几位同伴曾约好,将来一定要争取去南极洲考察。可是愿望未能实现。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学家,父亲为没去过南极感到遗憾。现在好了,我们具备了这种条件,我国已经正式加入了南极条约,并在南极建立了科学考察站。如果父亲还活着,他会来南极吗?  “会来的,一定会来的!”好象是山,好象是海,在这样回答……

留下三个太阳

脸晒黑了,大家笑她象非洲人,手冻了,手背上布满了许多血口子,她仍然忙个不停,一天到晚画着。

昨天到玛瑙滩收集素材,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一滩雪水里,身上的防寒服全湿透了。今早起床,头有些晕,腰也疼,但一想到自已在南极的时间不多了,又马上来了精神。

顺着码头边那条小公路,她来到油罐山上。

8个桔红色的大油罐连成一条线,显得十分气派。前几天,为了把这些宠然大物从船上卸下又弄到小山上,颇折腾了一番。

站在这里,长城站全貌尽收眼底,她为找到这个最佳角度而高兴。

她把一张两开白纸钉在画板上,又把画板摆在雪地上,坐着画了一会儿,觉得不得劲儿便双腿跪在地上画。

没有风,干冷干冷地。她不得不画几笔、停一停,用嘴里的热气呵呵冻得麻木的手。麻烦的是挤出的颜料也结出冰渣子,她又得用热气呵呵蘸着颜料的画笔。

她画得很慢,一号房、二号房、发电房、奠基石、国旗……

每画一样,脑子里都要闪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心里都要引起一阵激动。

从上午9时到下3时,这张长城站全貌写生终于完成。放下画笔,她才发一膝盖全湿了,两腿连站都站不稳了。

快要走了,大家都说:“画家,给长城站留一幅画,作个纪念吧!”

她爽快地答应了,开始进入构思。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三天过去了,她连一张草图都没勾勒出来。她曾经创作过上百张作品,但是眼前却找不到恰当的构图、适合的语言来表现南极。她斜靠在床上,紧蹙着眉头木然地望着天花板,忽地,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不安、躁动,带着几分痛苦。

从宿舍里走出来,她重新审视着身旁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南极人”,竭力寻找和理解凝聚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民族胆略和气概,那种南极精神!

她踏着茫茫雪原,来到西海岸旁。夕阳快要落下,淡淡的余辉缓缓地落在千年冰川,莽莽古海上。她思索着,南极,什么是你的真谛?

哦,她又想起那位赠给自已“雅丹”名字、为了事业、为了祖国、不畏艰难险阻、连什么都可以抛弃的老知识分子的父亲。

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是人类赠给南极的第一幅壁画吗?对长城站来说是这样。

简洁明快而又协调的色彩,原始粗犷又带夸张抽象的线条,借助于高度概括的装饰手法,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在壁画上方和左角、右角,画着三个太阳,一个白色、一个淡绿色、一个桔红色。

考察队员们站在这幅没有名字但似乎应该取名为《三个太阳》的壁画前议论着:

“嗬,三个太阳!一个代表早晨、一个代表中午、一个代表下午,是不是,画家?”

“画家,你的心地太善良了,你一定觉得我们在南极太冷了,所以多画了两个太阳。”

“什么呀?画家这幅画是专门为我画的,三个太阳一个是我,一个是我爱人,还有一个是我儿子,哈哈……

“嗨,人家画家的画,已经过艺术概括,太阳一种象征,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和平。”

她站在一旁,不说话,光是笑,艺术不是都是解释的,对吗?

1987年2月3日,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极。当智利空军“大力神”号运输机直插天空时,她将脸紧紧地贴在舷窗上,再一次俯瞰南极大地。呵,又是茫茫雪原,又是万年冰山……她在心底动情地呼喊着:南极!南极!南极!!!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女画家(陈雅丹)。经过努力来到南极,战胜了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种种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奋斗的情景。

“投下一个漂流瓶”,写女画家争取去南极的经过及愿望实现后途中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这是文章的起始,故事的引子。这一部分着重写了风浪中女画家投放漂流瓶的场面,表现了女画家对去南极的投下一个漂流瓶无比激动、自豪和对人类的热爱。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写女画家在南极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写她对南极、对风暴以及对南极人的观察和感受。这部分着重写女画家与风暴搏斗的场面,由周围的南极人写到女画家,展现了一个坚强女性的精神风貌,在她身上也体现了南极精神。

“站在长城站的后山上”写女画家在长城站过生日和她在长城站的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这是故事的又一个进程,为全文推向高潮蓄势。

“留下三个太阳”写女画家为南极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画,画中的三个太阳给考察队员们留下了艺术想象的宽广空间,最后女画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极。

全文以时间为序,结合运用了回忆,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