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成语

祸起萧墙 拼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例句:不照这么办法,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分崩离析 拼音:fēn bēng lí xī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例句:战争使全国~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季孙之忧 拼音:jì sūn zhī yōu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开柙出虎 拼音:kāi xiá chū hǔ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出处:《论语·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既来之,则安之

拼 音: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释 义: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出 处:《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大动干戈

dà dòng gān gē

〖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虎兕出柙

〖出处〗《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意思是老虎和犀牛跑出了笼子,龟甲和美玉毁坏于匣中,究竟应该是谁的过错呢?

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