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重点

目标描述:1.会认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积累“融化、伐木”等词语。

2.能正确有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3.在朗读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通过对话展开情节的方法。

4.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友谊。

5.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6.能利用文本中的留白,展开合理的想象。

学习内容分析:本文位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选编四篇

中外童话,旨在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童话带来的美好,体会童话中的各个形象,感受童话的亲切语

言、大胆想象,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具体内容:感受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友谊,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确定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单元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具体内容:能利用文本中的留白,展开合理的想象。

确定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实际情况。

学生学情分析

新课程沐浴下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有阅读童话的兴趣;有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有初步的

合作学习、文本鉴赏的能力;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预习,他们已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策略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树与鸟”(5分钟)

师活动:同学们,在我们人与人的相处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有感人肺腑的亲情,

有难忘的师生情,也有珍贵的友情。

教师活动:出示一幅树与鸟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敢想象吗?原来大自然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情感,

比如树与鸟。(板书:去年的树)谁能大胆想象,树与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学生活动:大胆想象,自由发言,说说他们认为的树与鸟儿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树与鸟”(10分钟)

(一)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能读通课文。

2.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师活动:出示自学提示,并在学生自学时进行巡视与一定的指导。

学生活动: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

(二)检查字词

教师活动:出示两组难读难写的词语,提醒学生该注意的字词。

学生活动:朗读词语,注意老师提出的注意点,掌握两组词语。

重点词语出示:

第一组:伐木 斧子 煤油灯

1.提醒“伐”子的字型:要注意什么?

2.说说注意点:有一撇,不能忘

3.提醒“斧”子的字型:你有好的记忆方法吗?

4.学生各自说说方法,共同记忆

5.提醒“煤”子的字型:注意是什么偏旁?为什么是“火”字旁?

6.全班朗读这组词语

第二组:一盏 点燃 砍倒

1.注意“盏、砍”的字音

2.开两组小火车进行朗读,注意学生读错的地方,进行强化

3.全班朗读这组词语

(三)交流任务

任务一: 课文写了几次对话?

学生活动:自由回答,最后明确:

写了鸟儿与大树、树根、大门、小姑娘之间的四次对话(教师板书)

任务二: 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师活动: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回答

2.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与评价

3.学生思维碰撞,最后明确:

写了鸟儿在第一年秋天与大树相约明年还为它唱歌,可到了第二年春天,大树不见了,然后鸟儿寻

找大树,最终找到只剩下用大树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而鸟儿仍信守约定在灯火前唱起了歌的故

事。

三、朗读体会,感受“树与鸟”(20分钟)

(一)鸟与树——在朗读中了解约定,感受友谊

教师活动:鸟儿与大树做了一个什么约定?同桌之间先读读他们约定时的对话。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相互朗读。

活动展开:

1.请几对同桌朗读。

2.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次的对话应该怎么读好。

3.引导学生联系人物的性别,以及人物的心情,读好这次对话。

4.在对话朗读中感受鸟与树的友谊。

对话如下: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1.提问:他们对话的背景是什么?读读有关的句子

2.释疑:是他们即将要分别了,他们之前很要好。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3.朗读:所以他们的心情如何?应该怎么读?

4.提问:树和鸟他们有性别吗?谁眼睛亮,能从文字中发现这个问题?

5.释疑:有性别。树是男的“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鸟儿是女的“鸟儿又回到这

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6.朗读:树与鸟的语音语调,就要有所区别了。

7.提问:树与鸟的心情有所不同吗?自己再读读有关句子,揣摩揣摩。

8.释疑:树应该是不舍和请求的语气,而鸟儿的语气应该是坚决的。

9.朗读:那就请大家带着体会与理解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二)鸟与树根、大门、姑娘——在朗读中了解情节,读出形象

教师活动: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了,我们一起读——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得好朋友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教师活动:于是鸟儿开始了她的寻友之路,下面请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根据刚才我们朗读的方法

以及朗读的提示把鸟儿与树根、大门、姑娘的对话读好。

组内朗读提示

1.读通、读对对话。

2.注意:可以从角色的年龄、心理与作,以及当时的整个环境,想一想应该怎么读好这三次对话。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朗读提示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朗读。

活动展开:

1.请几组朗读,朗读后说说这么读的理由。

2.全班讨论联系角色的年龄、心理与作,以及当时的整个环境,读好对话。

鸟与树根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1.明确:树根与树也有感情,树根的回答应该是心痛、难过的。

2.请二组进行朗读。

鸟与大门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的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

“门先生,我得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晕倒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1.明确: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当时环境十分嘈杂,读的时候应该注意。

2022/5/23 去年的树教学重难点

2.明确:是工厂的大门,对于树被砍这样的事情已经看得多了,所以他的语气应当是不以为然、习

以为常的。

3.明确:从“您”中知道,大门是长辈,所以鸟儿问的时候应该是有礼貌的;大门的声音也需浑厚。

4. 请二组进行朗读。

鸟与姑娘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1.明确:小女孩的年龄,读的时候应该要清脆。

2.请二组进行朗读。

(三)四次对话,角色朗读,体会鸟儿内心

教师活动:知道了应该怎么读,那么现在请五个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读旁白。注意要把

我们刚才讨论出来的朗读注意点落实下来哦。

学生活动:学生找到自己的角色进行朗读,全班进行一个及时的评价。

四、文本补白,内化“树与鸟”(5分钟)

(一)大胆想象,写一写

教师活动:当鸟儿得知大树已经变成了火柴,而火柴已经用完,只剩下点燃的煤油灯时,它怎么做

了,一起读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尝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觉得此时鸟儿会想些什么?拿出笔和纸,展开你的想象,写一写。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提示,展开想象。

鸟儿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的内心是复杂的,她在想 。

(二)留下疑问,想一想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文章几乎没有鸟儿的神态、心理的描写,我们能不能根据鸟儿

的内心,补上这些描写呢?你有没有话想对鸟儿说呢?下课后好好想一想,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