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出自散文集
![故都的秋出自散文集](https://www.zdzd.net/z/no/265.jpg)
《故都的秋》选自散文集《闲书》,是一篇游记散文。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相关内容
-
冰心散文集的读后感200字
冰心散文集的读后感200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冰心奶奶在少年时代读了许多好书的故事。冰心奶奶告诉我们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里面蕴涵了多么大的含义呀!先说读书好,多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让成绩更加飞速的进步,有时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愉悦。再说多读书,读书虽然好,但是不勤奋是不行的,读的书一定要多,只有这样,知识面才广,我家的书就非常多。最后...
-
怕不是个傻子什么意思
怕不是个傻子什么意思,,我们大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关于文字的有趣现象,比如在古代的时候不仅有很多的藏头诗,而且也有很多的回文诗。哪怕是在平常说话的时候,有些话说起来都别有一番意味。接下来就和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怕不是个傻子什么意思,与此同时还会和大家详细的说一说正话反说对孩子的影响。一,怕不是个傻子的意思怕不是个傻子的意思很好理解,首先怕不是在语意上面表达了一种揣测的意思。虽然“不是”是否定...
-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读过很多散文,我最心仪的,是林清玄先生的。最早读过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时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购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书是从林清玄这位多产的台湾作家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的二十余万字的散文精华,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厌。过后,许多片段泊在记忆中,不时地熠熠闪光。对这...
-
溜索背景介绍
溜索背景介绍,,溜索,是一种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它以一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可分为平溜和陡溜等。常见于山地,如中国的横断山脉。除渡人外,亦可渡货物、牲畜等。《溜索》的主要内容:记叙了主人公跟随驮队的领队借溜索过怒江的故事。全文具体描绘了驮队的汉子们借溜索过怒江、赶牛上溜索以及主人公自己过溜索的过程,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的姿态,以及作者对马帮汉子勇...
-
黄山奇松里的闻名于世的意思
黄山奇松里的闻名于世的意思,,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形容非常著名。闻:听到。近义词:举世闻名 声名远扬 闻名遐迩 名扬四海 蜚声于世黄山奇松简介: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种。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
-
刘姥姥进大观园反映了什么社会现状
刘姥姥进大观园反映了什么社会现状,,刘姥姥进大观园反映了当时穷苦的劳动人民的生存现状。刘姥姥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里的人物,王板儿的姥姥。她曾三进荣国府,给沉闷没生气的朱门带来些许的欢声笑语。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明事理,重情义,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
-
梅兰芳蓄须1937主要事件
梅兰芳蓄须1937主要事件,,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
-
包身工反映了什么
包身工反映了什么,,包身工反映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人们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中国共产党。《包身工》描写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与中国的“带工老板”(一种封建把头)勾结,使用包身工的情况,这是半殖民地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最能反映中国人民惨遭三座大山压迫的状况。夏衍在工人的帮助下曾深入工厂,掌握了有关包身工的较丰富的材料,用包身工生活、劳动中的具体事实描绘了这惨绝人寰的罪恶制度。其中还突出...
-
虎门销烟怎么销毁鸦片
虎门销烟怎么销毁鸦片,,“在公开销烟前,林则徐尝试过小规模销毁鸦片的方法,也就是相当于实验。开始采用焚烧法,将烟土切碎,拌上桐油,直接点燃烧毁。但烟土烧成膏状,就被提纯了,还会渗入土壤中,与烟土也没啥区别。后来发现,有些嗜吸大烟的人,偷偷来挖出此土替代鸦片。”虎门销烟(Destruction of opium at Humen,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
-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素材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素材,,1、雷锋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2、袁隆平袁隆平因为改变世界粮食格局的一个发明——杂交水稻,他已经获得过国家特等发明奖、美国“...
-
故都的秋修辞手法
故都的秋修辞手法,,拟人的手法如“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这一句,作者将物拟成人,“卷”和“露”分别给了云和太阳人格,把它们的“动作”生动地描写了出来,而比喻的手法如“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这句话,作者将枣子比喻成任橄榄和鸽蛋,具体的把北国的枣子的样子用笔墨描写出来,突出了作者观察很仔细。...
-
藤野先生两个主要事件
藤野先生两个主要事件,,1、藤野先生让助手把我叫去他的办公室,询问我的学习状况,并主动提出为我修改讲义。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藤野先生会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增加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2、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藤野先生很担心,怕我不肯解剖尸体。看到我正常解剖,才算放心。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
-
短诗三首冰心繁星
短诗三首冰心繁星,,冰心诗集《繁星》简介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
-
唐雎不辱使命衬托手法赏析
唐雎不辱使命衬托手法赏析,,唐雎不辱使命主要使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详解如下: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胁,企图以“易地”的谎言诈取安陵。秦王自以为无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头上猛击一掌。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作者充分调...
-
蜀道难侧面衬托蜀道高险的句子
蜀道难侧面衬托蜀道高险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
-
智取生辰纲心得体会
智取生辰纲心得体会,,《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于明朝中晚期成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真实地描写宋代农民起义的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更让我明白了“智慧”的重要性。读《水浒传》,我感觉其对人物的刻画尤其精彩,每一个角色都有各自突出的特点。不过,给我最深印象的还是“智多星”吴用。你看他智取生辰纲:“刘唐揭开桶盖,又舀半瓢喝,是故意要杨志等着看,为了让他们放心。过后吴用去...
-
二泉映月看到了什么
二泉映月看到了什么,,1、《二泉映月》表达的情怀分别是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2、《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
-
虎门销烟如何硝烟
虎门销烟如何硝烟,,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最终采用的是用水泡的方式销毁。事先在海边凿一大池子,放进石灰,使鸦片得以完全溶入池子的海水里,然后趁退潮时将被石灰溶解的鸦片冲进海里。虎门销烟(Destruction of opium at Humen,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