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小说,说清内容,感受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和难以弥合的创伤。
2. 关注环境、人物和情节,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微型小说构思的巧妙。
课前准备:
接触学生,复习《桥》,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组建四人小组,落实组长。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出战争
1.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微型小说,一起读课题——《在柏林》。(板题)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了题目,你觉得文章有可能写什么?
3.这篇课文有一个导读提示,默读提示,联系题目,继续猜测。(战争、二次世界大战)
4.记录战争的文字浩如烟海,你看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就有许许多多。
二、运用猜测,读懂小说
1. 《在柏林》是一篇不到400字的微型小说,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让我们先走进小说的第一段,它就在《学习单》第一题,用心默读。
2.读完这个自然段,你的脑袋里出现哪些疑问?将最大的一个疑问写在《学习单》第一题中。教师巡视中评价:关注细节,提出真的问题,好的问题。
3.每人分享一个问题,其他人仔细听,不重复。
(1)就内容提问:
预设1:老妇人为什么“一二三”。——评价:神秘的一二三。
预设2:车上看不到一个男子。——评价:这是一个细节。
预设3:火车驶向哪里?
预设4:姑娘在嗤笑。——评价:无知的笑。
预设5:老头会狠狠扫她们一眼?
总结:同学们每一句的疑点,就内容提出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然后上下联系起来,你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新问题。
(2)抓住矛盾点提问:
预设1:为什么老妇人身体虚弱,这声音却盖过车轮的咔擦咔擦声?——这是更有质量的质疑。
预设2:题目是在柏林,为什么开头写道火车驶出柏林?
4. 那么多疑问,我们来大胆预测一下。
预设1:老妇人疯了。
预设2:车上看不到一个男子。——有根据的预测,说明你是个细心的阅读者。
预设3:火车开往……——有思维的预测,说明你是个大胆的阅读者。
预设4:姑娘在嗤笑。
……
5. 如果能完全猜到,那么这一定不是经典微型小说,我将整篇课文下发给你们,一切问题能否迎刃而解。
6. 默读全文(学生拿到课文纸后),看看你能解答刚才提到的哪些问题,划出相关句子。
7. 现在你们心中有答案了,交流获得的答案。哪一个答案最让你意外?
8. 这些一个个意外的答案,让你感受到战争——?让你感受到战争——?
三、对比阅读,赏析经典
1. 学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听到了作者通过400字的文字对战争的的隐忍而强烈的控诉。那么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学什么?(我们可以继续研究小说主要内容,也可以研究小说的写法。)
2. 出示两份学习单要求,教师读要求。30秒,协商你们小组准备研究哪一个。
3. 小组学习,教师巡视。(三分钟左右)
4.内容研究:学生梳理小说三要素,说清小说主要内容。
(1)学生汇报梳理。——情节严谨,篇幅短。
(2)环境、人物、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们可以在三要素中感受到小说的画面,还可以通过串联三要素获得小说的主要内容。指说主要内容。
(3)这篇微型小说,简简单单的环境描写,四个小人物,几个动作,几句语言,为什么能成为描写战争的经典之作呢?让我们听听研究写法的小组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