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论文

《百年孤独》中叙事结构的特点研究

摘 要:《百年孤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着”, 其作品主要讲述了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的家族历史和小镇马孔多的一百多年的兴亡史。表达出作者对拉丁美洲的文化被西方文明所排斥的愤懑, 同时也希望拉丁美洲群众摆脱西方文明的束缚, 获得精神自由。但国内对《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的研究还不够重视, 且还处在边缘位置, 所以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对《百年孤独》中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展现这部长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之所在。本文分三个部分来分析《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第一部分分析其神话叙事结构, 讲述其将魔幻与现实相结合的自然手法, 第二部分分析叙事结构中的循环闪回, 就让小说内容丰富起来, 让读者自己发挥联想, 第三部分分析叙事结构中的预叙倒叙和重复对称, 增加叙述的密度, 加深读者印象, 勾起读者兴趣。

关键词: 《百年孤独》; 叙事结构; 魔幻; 现实;

《百年孤独》是来自哥伦比亚的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 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具有独特的叙事艺术结构, 可以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巨作,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着”, 完全可以和《堂吉诃德》相媲美。其作品主要讲述了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的家族历史和小镇马孔多的一百多年的兴亡史。马尔克斯在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时, 哥伦比亚正处于社会动乱时期, 作者以生动的文字淋漓尽致的将统治者们的残忍和群众的愚昧无知表现出来, 描述了一个家族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孤独精神, 表达出作者对拉丁美洲的文化被西方文明所排斥的愤懑, 同时也希望拉丁美洲群众摆脱西方文明的束缚, 获得精神自由。对于这部作品, 国外也有许多学者对其叙事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 研究成果颇丰, 但也并非完美无缺, 也存在不全面、不系统的地方。但就叙事结构方面, 国内相比国外相差甚远。国内对《百年孤独》的叙事结构的研究还不够重视, 且还处在边缘位置, 在此项研究是很不充分的, 主要研究起源和文化背景方面了。虽有一些学者发现了《百年孤独》的叙事特点, 但也只是浅尝辄止。所以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对《百年孤独》中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展现这部长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一、《百年孤独》的神话叙事结构

该篇小说采用魔幻的叙事手法, 打造了一个现实的魔幻、魔幻的现实的世界, 将魔幻和孤独的悲剧意蕴贯穿始终。马尔克斯将现实作为创作的源泉, 借用大量古老神话, 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 给读者联想和想象。《百年孤独》中描述了寻找马贡多镇的传奇之旅, 他们跋山涉水, 吃过蛇肉喝过蟒蛇汤, 经历十四个月终于找到神秘的马贡多。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都是魔幻和真实、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的, 不能进行完全理性的思考, 而是体会其象征意义, 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复杂性。“马贡多”就像是一面镜子, 反映整个世界, 同时也反映出拉丁美洲的民众对现实生活的愤懑, 表达了对拉丁美洲安静、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元小说”是指一种为引起读者关注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一种叙述艺术手法。该篇小说就运用“元小说”的写作手法, 让读者模糊了真实与虚幻、现实和神话之间的界限, 给读者一个更丰富的理解。书中奥雷良诺所阅读的羊皮书就像读者手中所阅读的《百年孤独》一样, 让读者感觉自己身在其中, 既属于虚拟世界有属于现实世界。羊皮书中讲述了马贡多镇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在最后一章被布恩地亚所破解, 这样读者感觉羊皮书是真实存在的, 羊皮书的真实也要读者觉得这个故事也是真实的, 让人觉得是故事自然发展的结果。小说中处处出现着夸张和诡异的片段, 比如老人的返老还童、喝了隐身糖浆可以变成沥青, 或者连续下了四年大雨十年之后又一滴雨都不下, 奥雷连诺是睁着眼睛出生的, 并且有预知的特异功能。马尔克斯将现实与魔幻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打造出一个魔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 什么事情都是真实的。

二、《百年孤独》叙事结构中的循环闪回

《百年孤独》不分章节, 将二十个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 相互关联, 每个情节环环相扣, 采用时间顺序的叙述结构, 展现了一百年间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盛世兴衰和马孔多小镇的兴亡。布恩地亚家族从第一代到第七代的轮回, 到最后跟马孔多镇一样消失无形。小说从过去、现在、将来这三个时间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 将人物命运循环往复, 构成一个圆圈。第一代的布恩地亚家族怕生出带猪尾巴的婴儿, 结果到第七代真的生出带猪尾巴的孩子, 这刚好形成一个循环。小说一共有20个章节, 前10个章节刚好和后10个章节遥相呼应, 刚好显示布恩迪亚家族命运的循环。一些读者认为小说情节不停地循环闪回影响阅读的连续性, 打断故事的线索, 让作品显得没有中心线索, 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作者故意打破几个看似主角的形象, 让读者认为该小说不是描述一个个体的生死存亡, 如果小说只以布恩地亚上校死亡结束全文的话, 会让读者认为该篇小说只是为了讲述统治者们的残忍和群众的愚昧无知。而这部小说除了讲述布恩地亚家族的兴衰史以外还讲述了其他故事, 这就让小说内容丰富起来, 让读者自己发挥联想, 意义更加深刻。而且小说中频繁的闪回也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 将碎片式的片段拼接在一起, 产出真实与虚幻、现实和神话交织的人物形象。

比如小说中的布恩地亚, 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 后来却发疯了, 被绑在树下忍受风吹日晒而死去, 死后老天却为他下起了黄花雨;乌苏拉, 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年老失明, 却仍能自理生活, 临近去世时身体蜷缩成干梨大小。这些片段都极具神话色彩, 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自由创作的空间。正是由于这些片段如此有趣, 才让读者忘了故事情节的连续性。比如为什么圣塔索菲亚会割下自己儿子的脑袋, 为什么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结婚后一年都没和自己的妻子同房, 为什么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爱上了未成年的小姑娘之后陷入权利的极度孤独。这些故事都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是小说显得生动有趣, 丰富人物的性格, 让读者阅读是一种享受。虽然小说中间断不断转换, 但是却显得极为自然。比如蕾贝卡落空的婚礼都是由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婚礼引出, 阿玛兰塔推迟的婚礼由奥雷良诺.布恩地亚说的话引出。小说看似没有逻辑, 但是却又十分严密, 浑然一体, 收放自如。

三、《百年孤独》叙事结构中的预叙倒叙和重复对称

《百年孤独》中除了间断闪回外, 还不断出现预叙、倒叙和重复、闪回的叙述手段。预叙是指描述还未但将要发生的事情, 一般用“一个月后”、“若干年后”等作为标志。采用预叙的手法可以让读者预先知道故事的结局, 让读者更加有兴趣去了解之后发生的故事情节。例如在第六章的开头将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参加内战之后的整个人生做了一个纲要, 这让读者知道故事结局之后更加关注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并且, 预叙还可以增加叙述的密度, 让小说显得更加丰富。比如, 在第一章中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发现大帆船的时候, 被花丛遮盖着, 预叙多年以后这里成了一条驿道, 之前发现的大帆船已经成了烧焦的龙骨, 并且出现在一片花海中。这让读者感觉以前似乎读过这个片段, 之后再加深一遍, 如此循环往复, 耐人寻味。倒叙是指将以前发生的事情再补充叙述出来, 和预叙所起的所用类似, 都是增加叙述的密度。小说中采用的重复手段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人物名字的相似就是重复的叙事艺术手法的表现。全篇小说中布恩地亚家族每代人的姓名都是重复的, 一共出现了22个奥雷良诺、5个阿卡迪奥、3个雷梅苔丝, 还有2个乌苏拉。并且这些人物不仅名字重复, 连性格也很相似, 这也使得小说显得更加戏剧性。布恩地亚家族在年轻的时候都有所作为, 但老年是都陷入自己孤独的圈子, 反复阅读羊皮书, 反复拆门锁等, 重复的人物名字做着重复的事, 最终都和马贡多镇一起消失灭亡。比如小说开头吉普赛人的出现, 在小说结尾也同样出现了, 带着同样发明的奇观。将所有事情倒叙一遍再顺着时间顺序发展, 使结尾和开端吻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圆形。对比是在两个重复之间的对比。比如小说中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出现的乌苏拉的人物性格对比, 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和兄长霍塞.阿卡迪奥的对比, 有助于拓宽小说叙事的深度。

四、结语

马尔克斯通过《百年孤独》现实与魔幻的描述, 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和马贡多镇一百多年的兴衰历史, 通过小说情节的循环闪回, 从过去、现在、将来这三个时间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 将人物命运循环往复, 构成一个圆圈。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 将碎片式的片段拼接在一起, 产出真实与虚幻、现实和神话交织的人物形象。通过预叙、倒叙和重复、闪回的叙述手段, 增加叙述的密度, 丰富小说内容。这可能就是《百年孤独》经久不衰的原因, 值得中国当代小说借鉴学习, 《百年孤独》中的语言描述极具魅力, 这些故事就是描述这些故事的语言, 而这样的语言就是描述这样的故事。

参考文献

[1]侯杰.《百年孤独》中隐喻梦想与残酷现实的反差[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 (2) .

[2]王微.论《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C].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1 (9) .

[3]齐瑞艳.《丰乳肥臀》与《百年孤独》的比较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硕士论文,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