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分层

《石钟山记》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第一段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引《水经》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起下文。

第二层,提出郦道元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点明人们对此说法的怀疑态度,用钟磬置水中不能发声的情况对郦说质疑,说明“水石相搏”之说难以取信于人。正因为对郦说“人常疑之”,才引起后人的异议,这就由郦道元的说法导出唐人李渤的说法。

第三层,提出李渤的说法并质疑。李渤也在“人常疑之”的“人”之列,于是就有他“访其遗踪”的行动。

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元丰七年······得观所谓石钟者”),点明探访石钟山的时间、同行者和缘由。

第二层(“寺僧使小童持斧······余固笑而不信也”),写访问寺僧。

第三层(“至莫夜月明······古之人不余欺也”),写月夜考察游石钟山的经过。

第三段写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感想,表明写作意图。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语气强烈,以反问的方式表示充分肯定的意思,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是作者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后所得出的结论、所总结的事理,是作者的心得。

第二层分析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从两方面说。

第三层分承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点明写这篇游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