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Ascending is to be abased, and to be far from yourself)是一句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成语解释:卑:低;迩:近。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译文:“登高必自卑,行远必 ...

    2024-01-16 0 知道
  • 每逢佳节倍思亲猜三个数字

    每逢佳节倍思亲猜三个数字

    每逢佳节倍思亲猜三个数字,,每逢佳节倍思亲猜三个数字:8、15、3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是人长年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团聚,尤其是重阳节,在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的日子里,王维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亲人手挽着手,头插着茱萸登高远眺的情景呢?这个佳节更勾起诗人思念家乡,想念家乡亲人之情.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2024-01-14 0 知道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翻译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翻译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翻译,,此句出自荀子的《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的意思是: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远处的人却看到。整段话的意思集中在最后一句:君子 ...

    2024-01-13 0 知道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句式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句式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句式,,判断句,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 ...

    2024-01-13 0 知道
  • 登高眺远

    登高眺远

    登高眺远,,登高眺远,汉语成语,拼音是dēng gāo tiào yuǎn,意思是比喻站在高处向远方张望,一般是用指亲人外出,家人盼望早日归来。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 ...

    2024-01-12 0 知道
  • 登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登高》中杜甫以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作。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

    2024-01-12 0 知道
  • 登高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登高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登高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_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白话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

    2024-01-11 0 知道
  • 杜甫的登高的原文及赏析

    杜甫的登高的原文及赏析

    杜甫的登高的原文及赏析,,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 ...

    2024-01-07 0 知道
  • 登高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登高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登高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描写的是秋天,重阳节(九月初九)。《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 ...

    2024-01-07 0 知道
  • 登高vs黄鹤楼

    登高vs黄鹤楼

    登高vs黄鹤楼,,1、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 ...

    2024-01-05 0 知道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而的用法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而的用法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而的用法,,“登高而招”的“而”的用法:相当于“来”,连词,表修饰关系。“登高而招”意思是:登上高处招手,指站得高可以招呼到远处的人,比喻聪明的人善于利用外界的有利条件。出处:《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 ...

    2024-01-04 0 知道
  • 登高哪个季节

    登高哪个季节

    登高哪个季节,,《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 ...

    2024-01-03 0 知道
  • 登高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登高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登高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天1.《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2.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故《登高》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 ...

    2024-01-03 0 知道
  • 登高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感情

    登高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感情

    登高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感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比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临高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此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则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活。“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极为沉重。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 ...

    2024-01-01 0 知道
  • 登高唐杜甫古诗赏析

    登高唐杜甫古诗赏析

    登高唐杜甫古诗赏析,,唐代诗人杜甫《登高》古诗赏析:《登高》可能是《九日五首》中的一首,只因写得格外成功,远胜其余四章,故尔为编诗者独立出来。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 ...

    2023-12-31 0 知道
  • 登高唐 杜甫

    登高唐 杜甫

    登高唐 杜甫,,《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全文: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释: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⑶渚 ...

    2023-12-30 0 知道
  • 登高节

    登高节

    登高节,,登高节是四川省达州市所独有的一个节日。登高节最先是纪念著名诗人元稹的,久而久之演变成为达州人民的地方节日。登高主要是登凤凰山为主,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元稹纪念馆在这座山上。近几年来,登高的地点不再受拘束,但是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达州元九登高节这一传统已沿袭千年,每年正月初九,数十万人倾城出游,这一壮观景象在全国也属罕见。相传公元815年,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诗人,世称 ...

    2023-12-27 0 知道
  • 杜甫的登高传神之笔

    杜甫的登高传神之笔

    杜甫的登高传神之笔,,杜甫《登高》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 ...

    2023-12-22 0 知道
  • 登高汉语拼音

    登高汉语拼音

    登高汉语拼音,,登(dēng)高(gāo)唐(táng)杜(dù)甫(fǔ)风(fēng)急(jí)天(tiān)高(gāo)猿(yuán)啸(xiào)哀(āi),渚(zhǔ)清(qīng)沙(shā)白(bái)鸟(niǎo)飞(fēi)回(huí)。无(wú)边(biān)落(luò)木(mù)萧(xiāo)萧(xiāo)下(xià),不(bú)尽(jìn)长(cháng)江(jiāng)滚 ...

    2023-12-21 0 知道
  • 登高是近体诗吗

    登高是近体诗吗

    登高是近体诗吗,,登高是近体诗,《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

    2023-12-21 0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