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愤用典明志的句子

    书愤用典明志的句子

    书愤用典明志的句子,,《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 ...

    2024-01-10 0 知道
  • 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

    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

    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

    2024-01-10 0 知道
  • 扬州慢淮左名都修辞手法

    扬州慢淮左名都修辞手法

    扬州慢淮左名都修辞手法,,上阙“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此三句与前面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盛一衰,形成鲜明对比。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寒,令人感受到寒意,形容词“寒”意动用法,为转类修辞。即平时所说的“通感”。下阙比较明显的“用典”。《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词作。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 ...

    2023-12-26 0 知道
  • 拟行路难其四典故

    拟行路难其四典故

    拟行路难其四典故,,《行路难》运用了两处典故,一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二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首诗开头诗人写友人盛情宴送与自己痛苦心态,于是“拔剑四 ...

    2023-12-20 0 知道
  • 书愤最后两句写诸葛亮的典故有什么用

    书愤最后两句写诸葛亮的典故有什么用

    书愤最后两句写诸葛亮的典故有什么用,,这是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 ...

    2023-12-03 0 知道
  • 锦瑟用典

    锦瑟用典

    锦瑟用典,,李商隐《锦瑟》用了4个典故,分别是“庄周蝶梦”、“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1、“庄周蝶梦”: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情境。2、“杜鹃啼血”:以冤禽兽托写很怀,来表达殷切的思念。3、“良玉生烟”:借此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惆怅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也有一丝的感伤。4、“沧海珠泪”: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来抒发一种高洁情感无法亲 ...

    2023-12-03 0 知道
  • 临安春雨初霁用典

    临安春雨初霁用典

    临安春雨初霁用典,,《临安春雨初霁》中用典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简析:“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戏分茶”这里就是品茶、玩茶道。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 ...

    2023-12-01 0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