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吗 袁隆平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的阿国,粮食问题一直备受高度关注。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于粮食安全考虑,禁止本国粮食出口,引发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那么中国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吗?一起去看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怎么说的。
中国粮食供应
此前,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年度报告》预计,全球饥饿人口将从1.35亿人增至2.5亿,几乎翻了一倍,预计2020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危机的人口可能增至2.65亿,意味着粮食出现危机。世界粮食计划署今年预期需要100亿至120亿美元资金支持,这一金额去年是83亿美元。
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13390亿斤,比去年增加113亿斤,产量已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关于我国粮食危机的问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所以大家不用担忧。
相关内容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到5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到5段,,1、直接反驳对方的论证,指出对方论据只能证明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而不能证明失掉了“自信力”。2、不能,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3、“他信力”、“自欺力”这是作者在本文里特地造的两个新词,用“自”和“他”,“信”和“欺”两对反义词衍义造成的。这是一...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2段内容概括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2段内容概括,,第一部分: 摆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1--2自然段)开篇以似乎确凿的事实为据,用一句话指出了三个阶段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态度:1、盲目骄傲,夜郎自大。(“总”含有“一向”的意思)2、盲目崇拜,借助外援。(“只”含有“唯一”的意思) 3、今不如昔,祈求鬼神。(“一味”含有“死心踏地”的意思)把这三者联贯起来,其态度是: 由自夸到崇洋,再到自欺欺人、...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5-8段批驳手法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5-8段批驳手法,,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提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第二部分(3~5):批驳对方的论点,通过驳论证的过程驳倒对方的论点。第三部分(6~8):明确树立自己的观点,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第四部分(9):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本文以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语言,针对当时有人散布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到5论证思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到5论证思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3-5段论证思路:驳斥对方论证。从对方的论据出发,论述有些中国人正发展着“自欺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 这一篇中“自信力”本是《大公报》社评使用的一个字眼,鲁迅抓住不放,就着这个字眼起伏翻腾,在“信”的对象、类属、影响上大做文章,起而剖析出反动政府本没有“自信力”而只有“他信力”。 继而联系新近求...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00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00,, 1.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诘问句,是诘问对方,也是以自答的方式回答论敌。从全文看,鲁迅的答复是明显的,即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鲁迅为什么在此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这文章发表于1934年10月20日看,显然是反驳当时《大公报》上所散布的这种悲观论调。2.1934年8月27日 《大公报》的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中写道:“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又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已...
-
木兰诗每段概括
木兰诗每段概括,,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第六段,用比喻作结。《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材分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材分析,,1、通过自我总结和反思,将自己所授的本节课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记录,并与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对比,有没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或者本节课有什么亮点,为今后的再次授课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我首先从新中国成立69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取得的`成就说起,带领同学们回到80多年前饱受欺辱的旧中国,去看看那时中国...
-
鲁迅祝福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鲁迅祝福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我觉得是有一定的意义的。首先,鲁迅先生用文字为我们记录了中国所经历过的那段黑暗的社会现状,人们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遭受了怎样的苦难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就像《祝福》里的祥林嫂,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却依然在饱受封建愚昧的侵蚀,看不到“破旧”的希望。这是那是后众多人的真实写照,我们现在生活安逸,科技发达了,却不能忘记曾经的那些历史。其次,我觉得保留下来的这些文章,是文学家一...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4种人举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4种人举例,,1、“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2、“拼命硬干的人”指反对国内剥削阶层和外来入侵的革命志士和民族英雄如郑成功,林则徐等;3、”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官员,如海瑞等;4、“舍身求法的人”指的是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谭嗣同等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凌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
-
烛之武退秦师实词虚词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实词虚词归纳,,烛之武退秦师文言虚词有:夫、犹、矣、然、敢、既、且、夫、唯、因等。贰“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4种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4种人,,埋头苦干的人:李时珍、李冰、毕升、孙思邈、僧一行、张衡。拼命硬干的人:岳飞、袁崇焕、史可法、文天祥、陈胜、吴广。为民请命的人:包拯、海瑞、范仲淹、杜甫、白居易。舍身求法的人:商鞅、谭嗣同、法显、玄奘。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凌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的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50字概括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50字概括,,《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驳论文,他驳斥了由信“地”信“物”信“国联”的“自信力”和“求神拜佛”的“自欺力”而推出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谬误,并在引经据典后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观点,即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信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0分钟微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0分钟微课,,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许多本杂文集,都收在《鲁迅全集》里。二、故事背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我国国土日益沦丧,悲观失望的气...
-
蜀道难2020课本
蜀道难2020课本,,《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
-
乡土中国克群的概念
乡土中国克群的概念,,《乡土中国》没有克群的概念,这是表述错误,有关于社群的概念:一切有组织的人群。例如团体是团体格局中形成的社群,社会圈子是差序格局中形成的社群,小家族是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面对面社群是由于人们终日面对面相处而形成直接交流会意有时甚至无需语言这一媒介的社区形态。《乡土中国》其他概念:1.村落:依附于土地的人们因为耕地面积小、需要合作、为了安全、平等继承等诸方面原因而聚集在一起居住...
-
乡土中国礼治社会的概念
乡土中国礼治社会的概念,,礼俗社会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从社会秩序维持的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相对于法理社会而言。 我们喜欢划分“人治”和“法治”, 费孝通提出“礼治”的概念,他认为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相同社会的特色。一开篇,费先生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如今中国城乡二元分离十分严重,城里人看不起乡...
-
老残游记读后感100字
老残游记读后感100字,,《老残游记》读后感《老残游记》是晚清时的一部社会谴责小说,暴露了晚晴时代封建制度的弊端和阴暗。它是十大古典小说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本书的作者刘鹗,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学识广博,在算学、医道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作者作为一个思想开明,勇于创造的人。他的人生事业却是艰难坎坷,充满波折的。本书既是他为国家存亡的担忧,也是他对自己事业的哀叹,刘鹗希望...
-
明天不封阳台学生分析
明天不封阳台学生分析,,1.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这句话既写出了我对现实中巨大的变化的欣喜,又写出了我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回忆中略带一丝淡淡的忧伤。 2.10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孩子见到鸽子这一可爱的小生命时的激动与喜悦。 3.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