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谈中国实力 不会抢走美国人的“午餐”
众所周知,中国早在2010年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保持这一经济体地位至今。然而,正因中国发展较好,美国开始视中国为“眼中钉”,处处针对和打压中国。不过,此前拜登谈中国实力就表示,中国不会抢走美国人的“午餐”,具体情况怎样的?我们来瞧瞧。
中国经济发展
此前,拜登在谈及中国实力时表示,中国不是美国的对手。在拜登看来,相比中国面临的挑战,美国在外交和国内面临的挑战显得不那么严峻,所以他认为中国并不是威胁,并且也不会抢走美国人的“午餐”。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如今的经济发展,靠的是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在我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下,中国经济才会一步一步发展至今,所以美国将中国视为所谓的“威胁”是不可取的,全球其他国家也不会认同。
相关内容
-
我们家的男子汉尾批
我们家的男子汉尾批,,作者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教授。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团工作。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以"男子汉"面对生活的挑战逐步成长为线索来叙述事情 。本文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观...
-
无言之美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无言之美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言有尽面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1.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有何作用?首先,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入“无言”这一话题,从而展开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其次,以这一事例为引,故事性强,易于理解,也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2...
-
父爱之舟父亲的形象特点
父爱之舟父亲的形象特点,,父爱之舟中的父亲是个慈祥、伟大、勤俭节约、良苦用心的人。《父爱之舟》展现了父亲对作者无私的爱。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平凡小事,但却小中见大,表现出了父爱之伟大与深沉。《父爱之舟》一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也是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就是这一只小船,送“我”走到人生的一个...
-
乡土中国批评了乡土社会的本色土气
乡土中国批评了乡土社会的本色土气,,1、乡土中国第一章 怎样理解乡下人的土气?费孝通先生在书中说:“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好处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正因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当今社会,城里人习惯用土里土气、土头土脑来藐视乡下人,然而我们的民族是和泥土分不开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我们小时...
-
十六年前的回忆创作背景
十六年前的回忆创作背景,,《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当时是李大钊遇难16周年。作者写此文是为记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法庭上与敌人英勇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
-
离骚屈原古诗
离骚屈原古诗,,《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300字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300字,,看了这部电视剧后,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们的话语让我激情澎湃,他们的行动让我热血沸腾。我不忍心错过任何一集,哪怕是一秒,因为每一集都会告诉我们一些现代人正在遗忘着却是那最为宝贵的道理,那里面老师的很多话,都让人回味无穷。在那时,我们中国是一个多么贫穷的年代啊!如果没有像_他们那样的有志之士,我们有怎样谈强大发达啊!就连普通的衣食住行都成困难,我很清楚的记得蔡和森和...
-
《中国文化读本》读后感
《中国文化读本》读后感,,1、假期我读了《中国读本》这本书,使我对古老灿烂的历史和博大精神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本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深入浅出地把整个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客观而又不失有趣的描述,通过插图、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学习了中国这么悠久的文化和历史。2、在读这本书时,我时而锁眉,我时而开怀,时而惊异祖国得广袤,时而赞叹祖先得聪明才智。我骄傲,我自豪——我是中国人!3、翻...
-
元旦的故事 我国元旦的演变
元旦的故事 我国元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中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在当代,元旦指公元...
-
郡主和县主的区别
郡主和县主的区别,,郡主和县主都属于一种封号,这些封号所处的时代都是在中国的古代,郡主和县主有着较大的区别,那么郡主和县主的区别是什么呢?郡主和县主的区别主要涵盖了以下描述的几点,1、意思不同,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一种封号。县主是皇族女子的一种封号。2、授予封号的人不同不同,一般是给太子、亲王等人的女儿授郡主封号。一般是给皇亲贵族中的女子授县主封号。3、品级不同,通常郡主比县主的品级...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600字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600字,,1、看完这看部作品,我们不禁感慨:古老的中国在二十世纪初重新找回了青春,青春的血液又开始在这古老的土地萌芽流动。它所体现的精神让人热血沸腾。2、全书洋溢着青春活力,健康的气息,更多的是时代青年的新生、社会教育的新生、苦难中国希望的新生。时代青年的新生是这部作品的浓墨,是主线,沿着它的轨迹,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变革中的社会,希望萌芽的社会。恰同学少年时,青春在这开始绽放。3...
-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250字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250字,,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个假期,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万千,那时的旧中国是黑暗的。自私的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是人们却能够意识要抵御外敌。真让人惊讶,原来中国是有希望的。这里面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是: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奖励不稳打啦!椰角后退几步,后脑勺症状在柜板上。生字地湾。要倒下去,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雨...
-
再别康桥鉴赏
再别康桥鉴赏,,《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00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00字,,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这是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也不该忘记的一个日子。说不忘记,并不是说我们要永远沉浸在对战争创痛的回忆之中,而是要从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誓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以求得民族独立的英雄气概中,从中华民族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团结奋战的不屈意志中,不断汲取我们今天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所需要的精神养料。中国抗日战争时...
-
最后一次讲演痛斥的方面
最后一次讲演痛斥的方面,,《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400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400字,,今天的中国,从1976年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逝世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了。在这三十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结构、物质财富不可同日而语,另一个方面则是人们的思想呈多元复杂化、迷茫化,这种多元复杂化迷茫化集中表现为人们理想与信仰的缺失,表现为对舍生忘死鞠躬尽瘁缔造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为建立新中国流...
-
太空一日人物精神
太空一日人物精神,,“从《太空一日》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中国航天员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从2003年杨利伟首访太空到2021年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位航天员顺利升空,成功进入自家空间站。中国几代航天人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奋斗,让敢上九天揽月的豪迈理想变为现实,完美践行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庄严承诺。所有中华儿女都应该大力发扬这种爱国精神,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6-9段论证思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6-9段论证思路,,6-8段摆出自己的论点,并举例论证。9段得结论,立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的中国人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典范的驳论文,它以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语言,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有力地论证了“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盛赞“中国的脊梁”。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凌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