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汾阴后土祠又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之源。它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已越来越显现出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万荣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女娲氏的祠庙,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荣河镇庙前村的黄河东岸上,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距今已有2130多年的历史。

汾阴后土祠

万荣后土祠

因庙前村在汉代属汾阴县地,故称汾阴后土祠。今名万荣后土庙,庙前村因庙而得名。

汾阴后土祠

万荣后土祠

已故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古代建筑史》中高度评价北宋汾阴后土祠:“宋朝的祠祀分为三个等级,后土庙是按照最高等级标准修建的……与文献所载北宋东京宫殿大致相同。”又说:“明清故宫建筑在总体布局上是继承着前代经验而进一步发展的。如果拿宋代的后土庙……和故宫相比较,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主体建筑的空间处理和主要与次要建筑群的排列关系上有很多相同之点。”

汾阴后土祠

万荣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在建筑布局、建筑结构等方面都与北宋东京宫殿建筑、明清北京故宫建筑有渊源关系,可见其在中国建筑历史、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汾阴后土祠文物简介

1、铜鼎。汉武帝元鼎元年,得鼎汾水上。鼎高一丈二尺,受十二石,杂金银铜锡为之,四面蛟龙,两耳能鸣,三足马蹄,疑为战国魏国墓地出土之铜鼎。汉武帝元鼎四年,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鼎大八尺一寸(187cm),高三尺六寸(83cm),疑为战国魏国墓地出土之铜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祠掘地,得古铜鼎二,大者容四升,小者容一升,皆青色。

2、汉砖。唐玄宗开元十一年,获古砖,长九寸,篆书“千秋万岁”字及“长乐未央”字。汉武帝祭后土时曾在后土祠附近建万岁宫。汉宣帝神爵元年,幸万岁宫,东济大河,而神鱼舞矣。此砖当为万岁宫宫室用砖。

3、后土神祠碑铭。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命兵部尚书张说撰,前有唐玄宗御序。原藏于后土祠承天门外西侧唐明皇碑楼,今沦于河。

4、萧墙碑。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刻,碑名《汾阴二圣配飨之铭》,为宋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碑原藏后土祠承天门外东侧碑楼。后移至荣河旧城(今宝井村)又沦于河。1963年始从黄河泥沙中挖出,今存后土祠碑亭。

5、祭后土玉册。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刻铭瘗埋。埋藏地点应在原后土祠坤柔之殿前的栅栏内。册文形式同于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禅社首玉册。目前尚未出土。

6、庙像图石。此碑最早刻于金代,明嘉靖和天启年间两次重刻。碑名为《蒲州荣河县创立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庙像图石》。碑正面为宋时庙像图,背面为《历朝立庙致祠实迹》。

7、编钟。同治初年,黄河崩岸,出土大小编钟十二枚。这套编钟为春秋晚器之魏器,共十三枚。现十件在上海博物馆,一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在大英博物馆,一件只有拓片,下落不明。

8、镈钟。同治年间黄河崩岸时出土。通高66 cm、口长44 cm、口宽34.8 cm。器身铸铭18行175字,记载了素命(读作ling)的祖先鲍叔有功于齐国,桓公赐与采邑的史实。素命为了勉励自己,铸此乐器,兼以祭祀其亡母仲姜,并祝子孙后代幸福。

9、金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铸,共四个。人高各六尺,奉祀后土时用为顶焚炉之具。明时移至旧城(今宝井村)西门外河侧以镇水患,清末民初漫于泥沙。

10、铜牌。清光绪三十年由穆陵关崩出。铜牌色黑可羡,光亮夺目。左右有黄色两块,光明异常,状类日月,旁有红色小星数点,形若星宿。原置于后土祠内,今佚。

11、元宝。清雍正十三年,邑令李维臻修筑后土祠,掘地获元宝三锭,计重一百五十七两六钱,上有三使司字样。众以为神,因欢然乐输,得以竣工。

12、石人。唐开元十一年,因祀汾阴后土于古坛侧旧祠堂内,得石人如从官像。诏移像就祠中配焉。今佚。

汾阴后土祠所处的庙前村一带,因为将后土文化、黄河文化、汾河文化、先周文化、青铜文化等多种文化荟萃一处,为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汾阴后土祠景区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汾阴后土祠门票价格:20元;

2、汾阴后土祠开放时间:8:00-18:00;

3、运城万荣后土祠电话:0359-4873580、4873585;

4、运城万荣后土祠地址: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

5、汾阴后土祠怎么去?

a、乘车路线:建议游客打车前往

B、自驾线路:237省道--上814县道--在荣后路向右转。详见在线地图导航探路,为您提供自驾最佳线路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