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松阳靖居古村

站在松阳靖居东侧的门前山上看靖居,整个靖居村一目了然,建筑挨挨挤挤,如同一艘从松阴溪上下来,停泊在此的大船。村庄四周的小山各有自己的名字,门前山、端山、祠堂山和白碧桥山,靖居村仿佛被这些小山盛情挽留,后头更有重重的大山相守,使得这艘大船没了退路。

丽水松阳靖居古村

松阳靖居村,早年为净居,也有人称为净居包,村子后头枕着高低的青山,前面绕着清澈的芙蓉川,中间是山区中难得的小平原,胸怀坦荡,适宜耕作。七百年前,不知是包姓、汤姓还是李姓的始祖踏踏实实地在此筑屋开田。如今,靖居已经容纳了一千三百余人在此生活,成为松阳“下厢”一带的大村。

丽水松阳靖居古村

靖居古村七百年的光阴,南边的松阴溪、东侧的芙蓉川呼吸依旧,而窝在山间的靖居村却在时代更迭中转着属于自己的命运方盘。

丽水松阳靖居古村

松阳靖居村应该重文的,比如一幢明代风格厅堂内,悬着一块“名重儒林”的匾额,两侧小字注“江林郎知松阳县事正堂孙翼为儒学庠生 包安国立,大清雍正八年十一月”。

丽水松阳靖居古村

靖居村应该也是重武的,比如一个叫包登辰的村民,给包氏族谱留下了一个谜。出生于1814年的包登辰,善武功,在咸丰八年(1858年)六月初九时,逢石达开部至靖居,强征登辰为军将,登辰以保不扰靖居村民为条件,为家族平安故,从太平军而去,终不归。为了家族和村民,挺身而出的包登辰,从此不知是战死在与清军的战斗中,还是1863年随石达开渡河,消失在大渡河的洪波中,或是随了石达开被捕最终被杀。关于他的故事,已经烟灭在历史的厚土之下,无法找寻。村民族众为追思感德,特撰隐含之联:靖以献、毋忘靖境;居之安、自愧居仁。每年春节、元宵等节日,必在村中“申明亭”戏台前的柱子上张贴该楹联,以示纪念,净居村也因之改名为“靖居”。

丽水松阳靖居古村

靖居村应该是安逸的,村庄周边平坦的耕地是他们祖辈们耕读的地方,他们白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夜晚在油灯下看着《大学》、《中庸》,向往着入仕。

丽水松阳靖居古村

松阳靖居古村的村庄布局很严密,房子背山面溪、坐北朝南,各种姿势皆有,早期的房子以三合院居多,有的在两端厢房的山墙做了两叠、三叠、四叠的马头墙,使得这些夯土的房子在村中的一片黑瓦中变得生动和神气起来,黑瓦丛中,屋脊线线条简洁却纵横交错,使得这片黑不再沉闷,不再呆板。

丽水松阳靖居古村

靖居古村讲究的房子不仅有马头墙,连瓦当都甚是讲究,寓意着福气的蝙蝠高高地镌刻在瓦当上,使得福气与雨水一同降至屋中天井。包家大屋和李家大屋各有特色,雕梁画栋,牛腿雀替,柱子林立。置身其间,可听见岁月哗哗地从陈旧的木头之间流过,浮出包家、李家当年的荣耀。

丽水松阳靖居古村

随意走进靖居古村墙面斑驳的房子,你都会撞开一扇扇时光小门,一家天井颇为别致的农家,天井全是青石板并列铺就,天井两侧花坛全是石刻,天井一侧的水缸也是由石头打造而成,上下皆是卷边荷叶状,只是上大下小,非常别致。

丽水松阳靖居古村

在此停泊了七百余年的靖居村,挥别了七百余个草长莺飞、绿肥红瘦的四季交替,时代的特征逐渐漫过旧痕,卵石路被水泥路替代、黄泥墙被砖墙替代、黑瓦被红瓦蓝瓦替代,少了一些别致,多了一些洋气,少了一些回味,多了一些便捷,一切本不可兼得,目前的容貌谁也不知还能保持多久。

丽水松阳靖居古村

所以,遇到了,就不要错过,抽个空,去一趟靖居,哪怕是听不懂他们的话语,你可在各个转角的地方期待着与时光的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