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出自哪本书(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当代著名女诗人席慕蓉,在某次公开演讲中表示,一定要将《愚公移山》的故事,从教材中删除掉,原因是这则典故太可怕了。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出自于(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这是一则较为励志的寓言故事。
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矗立着两座大山,两座大山纵横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大山正是太行山与王屋山。
当地有一位九十岁高龄的老者,被人称作愚公。
愚公家住在北山的山脚下,被南边的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一家人来来回回都要绕行很多的弯路。
于是,愚公决定将两座大山给移开,开阔出一条平坦的道路出来,就召集了全家人前去开山。
这条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愚公的妻子询问挖下来的泥土与石块该丢在哪里,众人觉得这好办,直接丢在渤海的边上即可。
就这样,愚公带着家人前去移山,日复一日的苦干,吸引了当地许多人的注意,有人对其鼓励,有人对其嘲讽,就比如说智叟。
智叟听说后前来劝说愚公,称如今你已经九十岁高龄,你就算移山,还能有多少光阴呢?恐怕到死,都不能将大山挖出一角来。
愚公却笑道:“我没有能力移开,但我有子子孙孙世代努力,反观大山却不能生长,这样还怕挖不平这座大山吗?”
起初这里的山神对于愚公的所作所为是不屑一顾的,当听到愚公这样说后,顿时有些慌了,于是到天帝那里打小报告。
结果天帝竟然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背走了。
《愚公移山》太可怕了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1954年,席慕蓉迁至台湾。
在一次南开大学公开演讲中,席慕蓉在一名学生提问结束后,顺嘴提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并且询问是否还在教材中。
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摇了摇头道:“愚公移山太可怕了,应当将它从教材中剔除!”
闻言,众人有些疑问地看着她,静待下文。
这位著名的当代女作家表示,我们应当敬重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愚公移山的行为,完全属于破坏大自然,这是不合时宜的。
并且愚公的行为实在是很愚蠢,两座大山挡住去路是可以搬家或者另外想办法的,没有必要去作出移山之举。
该视频一经流出,在网上引起了不少的轰动,很多人都持有褒贬不一的意见。
《愚公移山》的精神
相信很多人在读过愚公移山之后,脑中所想都应该是他那种不屈困难,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的一种精神。
况且在原著寓言故事中,最终愚公是成功感动了天帝的。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作者之所以加上了这样一个结尾,是为了告诉人们,不管有再大的艰难险阻,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终会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时候。
换言之,觉得愚公可以搬家的,这恐怕对于愚公来说,也是不合时宜的事情。
古人讲究落叶归根,客居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本乡。
况且对于愚公来说,在当时那种奴隶制的封建制的条件下,均有其受封的合法区域。
并且古人也曾说过:“父母之帮,不可离也。”
小结:
如果仅仅是针对于:“要敬重大自然”这句话,还是很可取的。
不过,愚公移山的这种精神已经传承了数千年时间,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赞颂,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
1945年6月11日,毛主席也曾发表过关于《愚公移山》的著名讲话。
追惜往日,更加体悟到主席对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期许和蕴意,更加体悟到愚公移山精神的隽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