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200字精选2篇(看完圆明园纪录片的感悟)
心伤圆明园 ——观《圆明园纪录片》有感
虎哥向往梦幻仙境,想建造一个梦境,材料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铜,用瓷器,用雪松做这个梦境的房梁,到处堆积着金银财宝,上上下下铺满宝石,披上绫罗绸缎,这儿建庙宇,那儿造后宫,盖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的是诗人一般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夜个梦。总而言之,请假设有某种人类异想天开产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而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如若现实中有这样的一座天上人间的梦幻仙境,那就是这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啊,你永远是所有中国人心中难以抹平的伤痛,多少人为你魂牵梦萦,痛心疾首而凄然泪下,又是那样的难以割舍。
啊,梦幻一样的圆明园,史诗一般的圆明园呵,你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不幸的是,这一世界名园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毁灭和劫掠,一代名园最终沦为一片废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圆明园犹如一部中国近代史册,圆明园的苦难犹如一部中国近代史册,极大震撼了中国和世界上有良知的所有人的心魄,也鞭策和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生生奋斗不息!
观《火烧圆明园》有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小长假未能出门远行,闲来无趣。便在空闲之余观看了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火烧圆明园》。本想打发时间,不曾想,看完感触颇深。
作为文科生,我热爱历史,不仅能把朝代倒背如流,而且能说出不少历史上的名人趣事。但今天看完才知道,影视作品给人带来的震撼不是单纯看书所能有的,影视作品往往能在一帧一频间拨动人的心弦。就好比今天看到的《火烧圆明园》,虽然这段史实在书上看到无数遍,也曾听老师说过无数次,但今天一观,仍然是无比震撼、痛心。
电影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从同治帝六岁登基时开始,片头开篇画面是一排排仪仗队,站遍皇宫各巷,文武百官跪着迎接皇帝登基,琳琅辉煌的石陛雕龙刻凤,好不壮观。乍一看好像是太平盛世,但这一幕还是没能掩盖住大清帝国崩塌的颓势:太后垂帘听政,文武百官满面愁容,侍卫面黄肌瘦。大清的这一幕,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临危之前的回光返照。
镜头来到慈禧太后入宫前,慈禧还是个少女时,路过一个老工匠的铺前,看到工匠手中的活,便问老工匠所做何物,老工匠回到“石陛”。慈禧又问为何龙在上凤在下,老工匠笑称:皇帝比皇后大,自然龙在上。慈禧表示不满,道:以后,我要让龙在下,凤在上。而且,按照电影的描述,慈禧后来确实也做到了。这是电影中的细节,这件事历史上可能不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电影把这件事描述出来,在我看来似乎是有着一个错误的观点导向,大清帝国的崩塌跟一名女性息息相关。
火烧圆明园是该电影的主题,本来应该是围绕着一主线而展开,但奇怪的是,电影的内容中,有关圆明园的笔墨却很少,而更多的是描述慈禧与咸丰帝的生活,慈禧对咸丰皇帝处理政事的影响,这似乎是想把慈禧祸害朝廷,断送领土的罪名做实。大清为何灭亡?因为皇帝,大清政府的无能,大清政府为何无能?因为后宫干政,固守传统,乱法违纪。这是我从电影弹幕中看到的,这样解释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想想有感觉不对。我不知道电影的观点之一是不是想把亡国的责任推给一位女性,但它确实误导了那些本来对慈禧存在偏见的那些人。
我想,应该是那些人曲解了李翰祥导演的用意,圆明园为何会被火烧?其实李翰祥导演在前面做了很多的铺垫。这些铺垫看似与圆明园的下场无关,但恰恰相反,这些电影情节似乎暗示了火烧圆明园的必然。
其实英法联军烧的不仅是圆明园,而是在烧整个大清帝国,从圆明园化为废墟的那一刻起,天朝上国的美梦彻底化为泡沫了。面对外来列强,中华儿女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在一声声的哀嚎中接受屈辱。
其实在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到大清帝国为何会瞬间衰落,走向灭亡:
一是等级深严的社会制度,雕刻精美的石陛中,龙在上,凤在下。龙在上象征着皇帝高高在上,神圣不可冒犯,身后的大臣个个卑躬屈膝。而在另一片大陆上,美国早已独立,提倡人人生而平等,民主自由。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慈禧虽然常伴咸丰身边,深得宠爱,但当她为咸丰出谋划策时,咸丰还是强迫她跪下回话,不然不听。由此可见,君为臣纲的思想早已奴化了中华儿女。
二是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理念,当列强和僧王在通州谈判的时候,谈判大臣一再强调,乾隆年间外国使臣回见乾隆迫于中国礼仪拒不下跪时还是要单膝下跪,以示对乾隆的尊重。因此,使臣进京也不能坐车不能坐轿,以示对咸丰帝的尊重。列强当面表示不屑,扬言不让进京也要进,僧王大怒,势要与外国使臣肉搏,以捍卫皇室尊严。这些细节都从侧面可以看出,大清的统治者时至今日都是自大的心理,不屑于列强打交道,却又不得不打交道。
三是列强与清军交战时,皇帝到寺庙里卜了一卦,这是多么可笑的是,在战况愈演愈烈时,作为一国之君,咸丰没有与大臣商量对策,也没有到前线声援战士,而是发出谕旨要求地方军队入京勤王,把前线的胜负交给神明。而他自己又继续到各宫巡幸,享受山珍海味。可惜烈士战死沙场,昏君醉生梦死。这样的国家,谈何不亡?洋枪洋炮打在清军身上,清军的大刀弓箭却不能碰到列强他们一丝一毫,何等悲哀?
四是英法联军打到京畿时,咸丰以木兰秋猎的名义逃奔承德避暑山庄,把京城和人民都丢给列强,躲得远远的,而另一边,守卫圆明园的士兵正在与侵略者斡旋,京城的百姓正在与列强厮杀。电影有句旁白形容的恰到好处,荣华富贵永远属于皇帝,贫穷苦难永远属于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怜的社会底层阶级,永远是第一个接受灾难。
五是列强闯入百姓家中抢掠妇女,在镜头中,一位妇女被英军拖进家里,对这位妇女做了禽兽行为。愤怒的家人把英军士兵打得半死,被奸淫的妇女冲出屋子要自尽,她的妹妹拖住她。这时一位老人吼着说:让她跳,死了才干净。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比难受,妇女受到凌辱想要自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老者为何还要让她死?替她着想?不,是三纲五常,是封建思想,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他们认为:一个女人既然已经不干净,那就没必要活着,因为会给家族丢脸。多么愚昧落后的思想,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本来可以阻止它消失,却恨不得她消失。在当时,欧美国家已经提倡人权保护,大清却墨守成规……所以,那些老百姓才会这样做!
这是我从电影中所看到的,其实要把这部影视作品看完很需要勇气,因为画面太过真实,太过悲惨。特别是大屠杀的时候那些人麻木的面孔,惊恐的面孔,痛苦的哀嚎。我知道,历史中的大屠杀远比影视作品所展示的惨烈。
当然,从影片中我也看到了中华儿女的不屈精神,在通州谈判时,僧王与外国使臣的肉搏暂时性地压住了列强外交官的嚣张气焰。在与列强交战于前线时,士兵们同仇敌忾,一拥而上,无惧生死,但无奈武器落后,抱着大旗战死沙场。在京城战乱中,百姓们不甘坐以待毙,奋起反击。与列强交战于街头巷尾,英勇无惧。在圆明园被烧,尸横遍野时,守园官员不堪欺辱,面对着大火老泪纵横,最后选择跳湖就义。电影中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民族其实正在慢慢醒悟,大清会亡,但中华民族不会完!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感触是:落后就要挨打!纵观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清朝乾隆之前的所有时间和所有阶段,我们中华民族一直都是屹立于民族之林。不管是霸秦强汉,还是盛唐富宋,我们国家何尝落后于其他国家。可是到了清末,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我们会受到这样的耻辱?答案大家其实都知道,闭关锁国遮住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我们在自娱自乐中逐渐与世界脱轨,火烧圆明园,我们从天堂瞬间跌到了地狱。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任人宰割的道路。
如今,我们中国再次强大,昔日的凌辱不会再重新面对了,可是我们要对这段历史深深铭记。面对我们国家的强大,西方国家纷纷眼红。因为他们想不到,昔日的瓜分对象竟然有一天会以巨人的身份站在面前。但是我们早就想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新中国建立起,便是奔着复兴的目标一直前进,一步一个脚印。这一期间,又是多少代人为国家付出心血。
当我们走上复兴之路时,欧美国家问:为什么?中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们还是崛起了?其实,他们应该问的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发生了什么?因为除了这段时间,中国一直都是没有落后于世界!所以,中国崛起是无稽之谈,我们所做的,是复兴!
落后挨打的年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当前所享受的,所拥有的,是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何要铭记历史的原因。大江东去,浪淘尽了多少英雄人物,也淘去了心酸耻辱。英雄要记住,耻辱也要记住。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过去。因此,记住我们所受的这些耻辱,我们国家才能在复兴道路上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