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习俗(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故事)
端午节是今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节日,端午过后今年的下一个小长假要等到3个月后的中秋节。
端午,在南方也称作端阳,因为“五”代表“阳”。因为此时是天地阳气达到顶点之时,也是病邪毒虫活跃的时候,而且也有“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的说法。因此,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端午节为“恶日”,所以设立端午节来祛邪和驱逐毒虫。
端午节还有一个起源就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传说是端午节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吃粽子和赛龙舟都是跟屈原有关,一点点传承下来变成了端午节的节日习俗。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以外,在民间还有这“5大习俗和3大禁忌”,都是人们为了祈福纳吉,寄望于家人四季都能够平安健康。
端午节的“6大习俗”
一,挂艾蒿
“家有三年艾,不用郎中来上门”,农历五月因为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正是采挖中草药的黄金时节,艾蒿就是端午节必备的节日用品,人们认为从农历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采摘的艾蒿是药性最强的时候。
采摘艾蒿最好是在清晨太阳没有升起的时候采摘,采艾蒿时最好不要连根拔起,剪下来给艾蒿留个根,明年它还会发出来。
悬挂艾蒿都是挂在门前或窗前,悬挂艾蒿时要注意根部朝上,这跟过年贴福字一样有“福到了”的意思;捆扎艾蒿最好用红绳来捆扎,红色在民间有辟邪的意思;艾蒿捆扎在一起时注意长短要一致,不要出现长短不匀,这样有“三长两短”不好的寓意。
艾蒿悬挂在窗前或门前,使其自然阴干以后可以保存起来,用艾蒿烧水给小孩洗澡,或者把艾蒿点燃驱蚊,还有用艾蒿进行艾炙,都是非常不错的,可以说“端午时节的艾蒿确实是个宝”。
二,兰汤沐浴
“浴兰汤兮沐芳”,端午节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浴兰节”,这天无论男女老幼,用采摘来的花草泡水沐浴,可以除痒、祛湿、解毒、杀菌,清除身体上异味,防止皮肤病等。
端午节因为阳气最盛,各种中草药的药性也比较强烈,用采来的艾蒿、金银花或其它中草药泡水洗澡,这是非常干净卫生的一件事,也有祛除病灾和秽气的寓意。
三,佩戴香包
端午节用一些常见的香料制成香囊佩戴,香料的味道可以使毒虫不敢近身,防止夏季受到蚊虫叮咬。
香包的做法其实简单,可以去药店抓取中草药磨成粉制作,也可以用家里厨房里常见的香料,比如白芷、丁香、桂皮、花椒粒和艾蒿一起磨成粉,用布包起来制作,佩戴一段时间感觉没有什么味道后,再重新换香料制作。
四,五色绳缠臂
五色绳绑在手腕或脚腕上,寓意是用来续命和防五毒,一般满周岁的小孩就可以缠上,现在五色绳已经成了一种比较流行的饰物,尤其是一些五色绳上还会栓上桃核,意思是用桃来驱邪。
五色绳戴上以后,一般是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摘下,并且把五色绳摘下来丢弃到下水道或窨井里,意思是把霉运都让水带走。
五,吃“三色”
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和蛋类,还有吃“五黄”、“五白”和“五红”的传统。
端午节正是仲夏时节,谐音带黄的食物这个时节有很多应季食材,比如黄瓜、黄鳝、鸭蛋黄、黄鱼和雄黄酒,不过雄黄酒因为有毒,现在已经无人再会喝了。
红色的食物给人感觉特别喜庆,端午节前后也是很多红色的食物成熟上市的季节,比如大樱桃、桑椹、油桃、杨梅和养殖虾等,这些红色的食物营养都特别丰富,而像樱桃、杨梅和桑椹这样的食物上市时间很短,因此要吃可得抓紧。
白色的食物大多比较偏凉性一些,阳气最盛的端午时节,吃点白色的凉性食物也是非常有好处的,比如茭白、豆腐、莲藕、白色的大蒜和白斩鸡等,这些食物也是非常适合端午前后食用的。
端午节的“3大禁忌”
一,不操办酒席和举办庆祝活动
端午节被称为“恶日”,这天是不适宜举办酒席和举行庆祝活动的,像结婚、开业和庆典等活动都不适合在这天举行,很多农村老人这天也讲究不搬家和装修房屋。
端午节是祭祀和驱邪的日子,这天举办庆祝和娱乐活动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端午节要早早回家陪着家人。
二,忌去阴暗潮湿的地方
端午节是“五毒”开始活跃的日子,蜈蚣、蝎子、蛇、癞蛤蟆和壁虎这五毒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果去到这样的地方遇到它们显得不太吉利,尤其是如果招惹到它们被咬伤会得不偿失。
在民间至今还有端午节这天让孩子“射五毒”的习俗,也就是悬挂一些“五毒”的画像,让孩子去射,寓意是这些毒物不要来侵扰孩子。
三,忌正午时分在阳光下暴晒
端午节的正午时分是阳光最炙热的时候,也是紫外线特别强烈的时候,这个时候出门要注意做好防晒,不要让皮肤裸露在阳光直射下。
家里有孩童的在端午节这天按照传统习俗是要“躲午”的,也就是要躲午时的太阳,防止被太阳晒到孩子娇嫩的皮肤。
每一个传统的节日都有很多的传说和讲究,以及很多的习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传统的习俗和讲究,才使我们的节日过起来有滋有味,所以过端午节别光顾着吃粽子,这“5大习俗和3大禁忌”也要了解一下,祈福纳吉,让家人能够四季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