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简介是什么

孙中山(1895年3月21日-1967年12月12日),字孟华,号香洲、三山诸君、香陵堂主人、中山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中国国民党的主要创始人之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原名孙中正。字仲文,号致远,广东兴中县人,原名中保,字玄甫,又字子乔、孙权之首,晚号三民主义战士、中山居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中国国民党之父。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创始人、伟大思想家、革命家、战略家和外交家,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倡导者、维新变法和护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及州县议会第一届议长。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等职并于1927年4月1日在广州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1、早期经历

孙中山的童年是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度过的,他与姐姐都是靠着一张小小的船票和几个小弟弟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当时他还是一个四岁小孩子,后来因为家境贫寒辍学回家为父亲种地补贴家用。为了更好的接受新教育并有能力谋生赚钱让他完成学业。他也努力为生活奔波赚钱,并逐渐接受维新思想和救亡图存观念。1848年9月28日孙中正出生在香港石岐区龙穴头一个贫穷家庭里。他自幼便开始接触到西方先进教育和思想,他经常去香港拜会英国著名传教士约翰·康师傅、詹姆斯·克拉克、约翰·霍普金斯(John Hopkins)等人阅读西方经典书籍并阅读到马克思主义等社会主义理论。

2、早年参加活动

1895年3月21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兴中乡中保村孙氏家塾。同龄孩子一般都是由长辈抚养长大的。祖父孙开之见孙中正有个坏毛病,便对孙家父子说:“这孩子将来不可干一番大事业,应当读书做学问,这是大人讲的。”孙氏父子听了祖父的话之后说:“这孩子将来要做一个‘革命’人,你看如何?”于是便让他改姓孙中正。自此以后,便不再叫他“中保”而是直接改为“孙中山”。

3、晚年回顾历史有哪些贡献?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主张独立,反对清**的武力统一,遭到北洋**的反对。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为中国国民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孙中山在领导中国革命方面做出过许多开创性的贡献。1911年11月12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领导成立了领导武装起义的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性质、民主色彩较浓的革命团体。他在组织方面不断创新,提出建立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纲领,确立了辛亥革命的纲领。孙中山还先后修改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法和大总统位次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文件,把辛亥革命确立为具有独立、民主、自由内容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