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钱币名称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古代钱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对某种商品交易形式中的货币,是人们用来表示一定商品价格和价值所在的实物载体。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历代钱币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创造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货币。在中国古代钱币中,也有一些十分有趣的称呼,这些名称都是在古代钱币发行初期所产生。”“百戏之祖”、“帝王之冠”——秦汉时是我国货币使用最频繁、最广泛和最具权威的一种铸造币或流通币。

1、“金本位”

中国古代货币的一种形态,是在西汉时期正式确定下来的,西汉初期,因铸币所用货币“金”已成为国家法定货币,故又称“金钱制”、“金法锭”或“金法币”等。这种货币的名称最早出现在西汉武帝时代,即公元前209年。金本位的实质是以白银为本位货币,即“白银为本位货币”或者是称其为“本位币”等。到汉朝末年及隋唐时期才逐渐得到稳定与发展。

2、“钱通宝”

钱通宝又称“通宝钱”、“宝泉”,是宋朝钱币中的一种名称,与宋徽宗的徽宗宝鉴相对应。“钱通宝”是钱币名之由来,是徽宗御用钱币的代称,也是宋代铸币中规格最大的一种钱币。钱通宝在宋徽宗赵佶手中开始流通到宣宗大中年间(1004年—1009年)。当时市面上流通的各种钱币、金银钱币都用的是“钱通宝”,是宋徽宗为自己铸造的钱币。钱通宝是当时比较大直径的钱币,它以其大而广而著称于世,又因“通宝”为北宋钱币的代称。

3、“货布”

是中国古代民间使用的一种货币,是一种比较贵重的金属货币。西汉时期开始出现铜钱,但铜钱的价格一直比较高,为百姓所不满。因此,武帝在位时开始使用铜铸钱,“布”字由布、“钱”组成。东汉时期,张衡用铜钱为货币,称“布泉”。宋代以后又有钱升为货布、钱升为货泉、布泉等名称,宋代以后随着铜质的逐渐增强和人们使用铜钱的增多而被取代。但是在古代,“货”与“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4、“布统制”

“布统制”是西汉初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行的一种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一开始使用时间较短,在货币史上称为“平准”、“布平”。当时由中央**发行“布”,并作为货币使用。这种货币制度与“统制”不同,它不是由中央统一铸造的货币,而是由地方**所铸造的货币。“布”字从“平”是把一种物品看作是平放物品,因而称“布”为“平”字,“公”字从“公”是把物品看作是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使用数量。这种货币制度后来也成为我国先秦时期钱币和货币史上最主要的一种货币制度。

5、“大清铜本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在全国范围内铸造户部宝局银元(也称“大清银元”),并决定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始发行铜银元。该年天津造币厂开始铸造光绪元宝,币面上刊有光绪元宝字样。此种钱币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有钱本位制度。光绪年间铸行的“大清铜本位”银元因钱文与币面所示材质相似,又因钱值五钱或十钱,故被人称作“大清铜本位”式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