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春后才是第二年开始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大节,代表着一年的开始。立春,一般出现在每年的公历2月5日或6日。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中十分重视立春这一天,认为“立”字有“开始”之意。有句老话说“春雨贵如油”,意思是“立春后一场雨”。但是我们都知道,立春并不是从一个节气开始的。这在中国传统历法中叫做“二十四节气”。
1、“立春”到底是怎么来的?
要弄清楚“立春”一词具体来源于哪一年,先要了解历法。我国古代历法规定:阳历每年公历2月7日(立春)为元年(正月一日),阴历每年公历3月7日(立春)为二年。但中国古代历法周期是固定的。所谓“立春”就是以二十四节气作为第一个大节。我国历法系统中把节气分为12个基本段和5个过渡段。当一个完整的闰月(或调历)超过12个关键点时、每一个节气就要由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作为起始点。因此立春后即为第二年(第二个循环结束)。
2、立春前后的气候有何区别?
立春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冷空气活动,这使得气温下降较快。由于冷空气南下时间较晚,所以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0℃;而北来的冷空气往往会带来降温和大风天气。在东北、华北等地由于暖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一般2月中下旬也会有大风天气出现。立春后降水一般也比较多。我国大部地区出现春旱的可能性较小。立春之后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度较强地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3、立春到了才开始耕种该怎么办呢?
立春时已是农历的腊月,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气就正式进入春季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此时如果还没有播种农作物应该怎么办呢?礼记·月令中有“天子三气始定,诸侯五品以上立夏,士六以下立秋”一说。意思是说天子必须要先选定一个节气开始耕种才可以。立春时开始耕种的具体时间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定。除了三九和四九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了四九天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农谚有“三牛耕田”“不动地三天粮不熟”和“牛吃草庄稼长不出,鸡吃肥庄稼飞”等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