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小程序名称
智能语音识别,趣味分类,拍图识别,垃圾分类随堂测试.从这个月开始,上海正式开始垃圾分类,一批垃圾分类小程序相继推出。有趣好玩的小程序,既普及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又吸引了一批批“粉丝”。
01
“e丢丢”单日浏览量冲破40万
“e丢丢”是今年4月下旬上线的一个智能语音垃圾分类小程序,只是6月30日单日访问人数就超过了40万的一个小节目。
泰瑞,这位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创始人,是一位热爱公益的环保人士。当他在今年2月听到上海将于7月1日正式开始垃圾分类时,他非常激动。他和几个一直关注公益环保的小伙伴,去年以公益为目的,打算兼职做一个工具——帮助人们识别垃圾分类。现在,时机已到。
办公室、住宅区、网球场都成了市场调研的场所。甚至遛狗的时候,特里也会主动找家长聊天。特里发现,家庭主妇、老人甚至“海归”对垃圾分类往往知之甚少。政策实施初期,很多人对垃圾分类很困惑。
“e lost lost”小程序
明确这个方向可行后,他开始研究怎么做。特里和他的三个小伙伴都不是互联网行业出身。经过一番比较,考虑到小程序的开发成本比app低,用户不用就可以直接使用,团队的四位成员在业余时间就开始在小程序上做各种尝试,每人每天在原来的工作时间之外花3-4个小时琢磨产品。
“丢丢”在语音识别就可查询垃圾分类.很有特色。这个想法来自他和他母亲的一次交流。“很多垃圾分类工具只有文本查询,但是如果有些老人不会拼写甚至不会阅读呢?我问我妈,如果可以用语音找垃圾分类,你会用吗?”在得到母亲和身边更多人的肯定回答后,特里和开发团队迅速放弃了图像识别、分层搜索、包装二维码扫描等其他方案。确定了拼音文字的形式,并在查询结果页面上提供了一个“垃圾桶”打开的动画 音效的效果,增加了易用性和趣味性,力求用户友好。
该团队根据实用性和易用性的原则对产品进行了抛光。当垃圾分类变成“红色”时,“e丢”也获得了用户的大量关注。6月30日,上海垃圾分类政策正式实施前夕,“e-throw-throw”小程序的pv(页面浏览量)突破40万,服务器瞬间爆款,甚至隐藏在小程序信息页面的“反馈”门户也得到了大量用户的好评。
02
90后创业很“皮”的小程序
可回收垃圾,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湿垃圾,多干就是湿垃圾;在“垃圾分类拎得清”小程序上,不仅可以找到垃圾分类的答案,还有很多有趣的评论。
这是上海五个90后组成的创业团队。“其实我早就想当垃圾分类小程序了。正好趁着垃圾分类的机会,我们想从政策实施的垃圾分类入手,现在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简单好用的垃圾查询服务平台.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延伸做一个吐槽垃圾事物的好玩社区.”刘嘉伦谈到了创业的想法。
“垃圾分类清晰”小程序
这种好玩的元素已经体现在他们的小程序里了。这个小程序有点“皮”。“男朋友”、“前女友织的围巾”、“包着屎的塑料袋”……小程序里包含了一些网友喜爱的“垃圾”类别,还提供了一个“热搜列表”供你参考,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添加词汇的词条。
“产品做了一些人性化的设置,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垃圾分类不是一种压力,而是可以把娱乐、分享植入其中."刘嘉伦说的话。
该团队的联合创始人王传林说,“垃圾分类清理”小程序给了团队成员勇气和快乐,也是团队希望给更多用户的。未来他们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小程序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不断完善优化垃圾数据库数据。毕竟“垃圾”让人开心不是吗?
03
小程序已有3000多个分类
四个人以“垃圾图片识别”为切入点,从策划到原型设计、前端开发,只用了一周时间。6月18日,“垃圾分类工具”小程序上线。该小组的负责人胡颖说,选择从图片识别中切入主要是考虑实用性。该团队发现,许多小项目只停留在政策解释上,但并不真正实用。比如有些市民不知道玉米芯和玉米皮是不是湿垃圾。用拍照识别的能力,能让垃圾分类查询真正实现可识别,随时可用。
“垃圾分类工具”小程序
为了保证垃圾分类数据库的准确性,该团队根据上海市政*和专业知识进行了专门的手工提炼。每天傍晚6点半,团队都会更新一次新的数据库.同时,在网友的帮助下,他们也列出了更多的垃圾分类,现在他们有了3000多个独特的分类.
这个小程序上线后,胡颖把它发给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大家都会自发的帮忙转发。他们还打印了带有小程序代码的材料,并将其交给离线社区的一些物业,以便张贴给居民使用。小程序上线仅20余天,访问量已经超过了10万,用户量超过了5万.“团队会坚持下去的。”胡颖说。
04
垃圾分类考试意外受欢迎
垃圾分类大火之后,上海社区的大妈们成了生活经验丰富、锻炼充分的“主人”。日前推出的“垃圾分类指南”小程序,在科普四大垃圾类型下不同垃圾分类知识的基础上服务,推出了“城市垃圾分类统考”,获得了大量“粉丝”。
粽子叶属于哪种垃圾?木扣属于什么垃圾?每天晚上,王阿姨都会登录这个小程序,参与垃圾分类“随堂测试”。小程序员m说:“很多退休大妈一天认真刷很多遍题。他们给我们的信息也很可爱。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取得低成绩时会感到焦虑。有的考满分会在姐妹中炫耀成绩。他们做题。高兴的是,我也赞同上海实行垃圾分类的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反馈和帮助。”
在线测试的形式不仅具有趣味,还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也带来了产品数量级的增长。大部分日子里,测试模块占小程序总访问量的一半。
“垃圾分类指南”小程序
这让m和第一次创业的团队感到非常兴奋。她的垃圾分类节目初衷是受央视一部纪录片的影响,该纪录片记录了一名留学生回国后在一个村庄学习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同样是留学生的m很感动。她在国外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回国后,她发现很多人都不熟悉她,于是和c商量后一拍即合,想出了创建小程序的主意。m在同学圈找了个技术高手,j,和想法沟通了一下,得到了j的相当认可,带了负责后端技术的b进来,马上拉开了小程序的创作序幕。
上海的垃圾分类政策也涵盖了外国游客。考虑到上海有很多留学生和外国游客,该团队还在“垃圾分类指南”中提供了中英文的语种切换服务,帮助英语用户快速学习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政策将很快覆盖中国更多的城市,国家环保行动正在进行中。在这条路上,除了线下的政策执行者,还有线上的小程序开发者,他们扮演着助跑的角色。现在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不同城市对垃圾分类的不同需求,垃圾分类数据库的准确性,对更多人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