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棉花如何御寒

今年,棉花终于开镰了,作为冬令时令蔬菜,它的价格很亲民,种植一斤棉花可抵几个饺子。棉花产量高、价格低,在中国的老百姓心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那么棉花如何保暖呢?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带您来看看它是如何被运用在冬季的!

1、在北方的冬天,很多人都习惯在被子里铺上一层棉花,被子就像毛毯一样,能保温。

但是,这种保暖方法,其实是古代人们常用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冬二月,以黄布为衣,覆之,谓之黄毯。”这种黄毯,就是现在的棉被,不过,这种棉被的保温效果要比棉被好很多。楚辞中也有:“黄裳轻覆燕儿末,玉枕寒犹觉被如霜……”这首燕燕描写了黄裳和燕儿的美好生活。

2、诗经中曾有关于“冬风”和“雪”的描写,“朝如春草,暮如春云。

”、“霜露之将至,无风亦能摧。万物凋零,风物萧瑟”,诗人在描写冬雪之景时,也不忘表达自己对冬云的美好想象。到了唐代,北方的寒冷不再那么频繁,所以宫廷里的棉花就成了冬天必备的御寒衣物。唐代画家张择端曾画过一幅图里展示了宋朝皇室在冬天穿的御寒衣物,图中所展示的是北宋皇宫里御寒衣物的制作工艺,图片中展示的场景即是北宋皇帝冬季的御御衣袍。在唐朝时,宫廷里还有专门负责御寒的“御家衣”作坊,他们也会将御史中丞制作御裳用的“御家衣”运到京城中发放给皇室成员。

3、南宋周敦颐爱莲说里有一个细节:

“凡能令人轻暖之物,皆可植,此棉花也。故古人常采其花,其叶,以为衣,盖其被也。又,又为衣毯,以覆其被也,故又可以制毯子衣”。看来,古人将棉花种植在冬衣之上的方法就是保暖了。而到了明朝时期,“棉麻种植已普及,并为皇室所重”,因为棉花不仅是贵族、皇族、公主、达官显贵的御寒衣物材料,而且还被广泛用于军事、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

4、东晋顾恺之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他的笔下曾出现过一种棉花——长棉絮。

顾恺之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有叶不吐,故结絮而无霜”,意思是说棉絮是从树上掉落的,因为它的外层不需要风干,所以冬天会结出厚厚的棉絮来。所以冬天长棉絮的现象并不奇怪。当然,古人的冬天有取暖手段,除了通过火炉取暖外,还在棉被上下功夫,比如在北方人们习惯使用木炭或煤炉取暖。

5、棉絮是如何保暖的?

棉絮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小颗粒,也就是小棉絮。它与棉花的生长环境类似,所以不需要额外的保温材料。但是,由于这些小棉絮很薄,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还在不断地吸水膨胀,这就使得它的保暖性能会受到影响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