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怎么读

敦煌石窟主要由大小窟龛、造像、壁画及其他遗物组成。石窟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在我国佛教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敦煌石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之一等。敦煌石窟共五大窟,按大小分类分别为大窟(即宝窟)(551—562)、中窟(即大佛窟)(564—505)、小窟(即宝窟)(564—704)和东千佛洞(612—705)。这些窟内或供奉各种塑像佛像及其他艺术品,或建造各种建筑物,或雕刻各种纹饰图案。它们都融宗教故事与神话传说于一体,反映了中国古代宗教艺术和审美观念上的发展与创新。

1.敦煌石窟由大小窟龛、造像、壁画及其他遗物组成。

洞窟的形制、风格,与莫高窟的基本相似。洞窟的建筑形式,亦分大、中、小3种,大窟开凿于石窟的中心区域,中窟和小窟开凿于窟檐之下或洞壁之下,而大窟则集中于中心的岩壁之上,中窟为中央洞窟,小窟则是分布在岩壁之下的石窟(但洞窟较多)。洞窟结构简单,大多为拱券式平面结构和半圆柱体结构等形式,有些洞窟内还有拱券洞、拱廊等建筑形式。其中大窟最为突出的是前窟的洞窟中心位置在前壁中央的一小龛内有佛龛一座;中窟最高的一座佛像位于中央位置,为二层塔形;前窟的佛龛是三层方形塔形;后窟的佛龛为四层方形塔形;塔佛窟中又有一个佛龛,是四层方形塔形;佛龛的中间为一个高3.6米乘6.6米多深的窟门。敦煌石窟中的洞窟形制基本相同,大多为方形洞窟,部分洞窟为圆形洞窟,这些洞窟的形制、风格基本相同。其中大小洞窟最多的是前窟中心位置的一座洞窟,有大小洞窟30余个,洞窟内容涉及佛经故事、佛教人物事迹、印度文化等;其次是大窟底部中心位置洞窟,有40余个洞窟内塑有大小佛像30多尊;此外还有三层方形塔形洞窟4个开窟及众多洞窟内塑有印度佛教造像10余尊等其他洞窟。

2.大窟(即宝窟)是大千世界的中心,它的面积是大窟的数倍。

它的大小窟龛,都可以分为两类,即圆形和方形。圆形的大窟呈圆形或方形,长方形的大窟则呈圆形或方形中的一种。大窟可以分为三类:1.中心洞窟(又称前窟、后窟):中心洞窟正中,有多个中心窟龛,各洞窟的中心都供奉着佛祖的头像和相应的法器及图像、乐舞等;2.中心洞窟二(或四)洞窟:中心洞窟一般在第一窟东侧边缘;三(或六)洞窟:中心洞窟的中心通常建有舍利塔;六(或八)洞窟:中心洞窟的中心一般建有舍利塔;或七(或八)洞窟:中心洞窟外建有许多方形或者圆形的小窟或塔楼等;此外还有中心洞窟外的回廊式建筑群等:中心洞窟外为塔楼建筑;中心洞窟外为圆形建筑;六(或八)洞窟内为方形建筑;其余为小窟或塔楼等构筑物或附建建筑物。从这些窟龛形式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趋势;从窟寺选址及布局结构可窥见一斑;从石窟建造技巧和装饰图案上足以看出中国古人重视建筑对称和营造布局之美;还有一点,对我国美术造型和色彩运用的影响很大。

3.小石窟(即宝窟)是莫高窟东起564窟东千佛,西至704窟南壁上的众多洞窟所组成。

此窟因在洞窟周围用条石砌成的堤埂内而得名。窟内供奉多尊塑像、佛像、壁画,有大乘佛教,也有小乘佛教和道教。内容以大窟主尊为主,也有少部分造像、壁画作为附衬内容。其中有一座主佛塑像为菩萨像,面部线条刚劲流畅,眉目精致清秀,造型古朴典雅。佛身上的佛光如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窟内建筑均以白色为主色调,风格质朴典雅、造型别致明快,色彩艳丽富丽。窟门两旁有一对联语“阿育王以火为道”(注1)即是说明小石窟的宗教信仰程度之深、形式之多、范围之广和题材之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