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保险行业员工发展前景)
保险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保险中介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销售、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稳定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32家,同比减少22家。其中,保险中介集团公司3家,全国性保险专业 *** 机构92家,区域性保险专业 *** 机构1678家,保险经纪机构434家,保险公估机构325家。 自2002年实行市场化审批以来,我国保险中介机构准入一度出现“井喷”现象,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整个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开放程度也明显提高。根据该行业近年来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未来保险中介将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①专业化发展趋势 保险行业专业细化,产销分离必将是保险行业发展的趋势,这是行业专业细分的结果。专业化包含机构专业化、技术专业化、人员专业化。以专业化作为保险中介行业改革着力点,以专业化提升中介行业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 推进保险中介机构与保险公司形成合理的分工,发挥保险中介在承保理赔、风险管理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化保险行业内部的专业化改革;提升保险中介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升业务品质;鼓励汽车服务企业 *** 保险业务专业化改革,探索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 *** 保险业务专业化改革。 ②集团化发展趋势 2012年3月,保监会已回函支持四家保险中介公司设立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准备工作。四家公司分别是:民太安保险公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美臣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2012年3月27日,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暂停区域性保险 *** 机构和部分保险兼业 *** 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暂停区域性保险 *** 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邮政以外的所有保险兼业 *** 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通知》同时强调,支持符合条件的中介集团和全国性的保险 *** 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至此保险 *** 市场的准入门槛将大幅提高,保险中介机构的集团化转型从政策层面正式开启。 ③综合化趋势 综合化包括产寿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其他有关企业之间、保险中介集团下有关中介机构之间、 *** 机构与经纪机构之间的综合销售,以综合化促进规模化,以综合化提高保险综合服务能力。在确保流程规范、风险可控、保障服务的前提下,有序放开、充分利用销售渠道,不断降低销售成本、扩大销售覆盖面、提高经营效益。
中国保险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 本文已作为国际经济学作业上交至导师处 作者地址: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4级经济学类 邮编:450001 摘要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时提出加入WTO后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保险业现状 发展趋势 挑战 潜力 对策 一、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竟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业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一) 中国保险业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业务快速发展。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保费总收入达到38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相当于1999年的2.8倍;保险业总资产达到9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4%。2003年保险密度为287.44元(即每个公民的平均保费),保险深度为3.33%,中国保险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61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24家,外资保险公司37家。按业务性质分,财产保险公司25家,人身保险公司30家,再保险公司5家,政策性保险公司1家。此外还有6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05家,其中保险 *** 公司507家,保险经纪公司115家,保险公估公司83家,保险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 3、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部分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股权结构得到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把保险资金实行了专业化管理和集中统一运用。在探索保险资金管理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4、法律法规初步完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阶段。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国保监会积极清理了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2002年颁布实施了新的保险法,与此同时中国保监会依据新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先后制定、修改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和制度。一个适合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5、保险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偿付能力监管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建立了偿付能力预警指标体系,符合中国国情的偿付能力监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与此同时,实施了《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财产保险公司分险种监管报表》以及《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加强了保险业监管的制度建设。 (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就以下几个方面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从保险业发展的规模上看,我国保险公司的数量、保费总收入和资产总量都相对很少。规模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从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应该看到,我国保险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2、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看,我国在这两方面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0%左右。而我国2000年的保险深度为1.8%。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日本高达4600美元。而我国人均保费只有127.7元,约15美元,美国1600美元,人均保费是中国的107倍,日本是中国的307倍。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从我国民众对保险业认识的程度上看,保险观念还较差。人们对保险在稳定社会经济,维护个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认识不够。主动买保险的个人寥寥无几,整个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是个买方市场,迫使百万保险推销大军四处奔波,推销保险产品。保险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必须让人们从切身利益上认识其作用。 (三)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20多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预计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 保险市场体系化。从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特别是1998年11月中国保监会成立以来的情况来看,建设和完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体系完整、门类齐全、法规健全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正在建立。 2. 经营业务专业化。随着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险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将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分离出来,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在未来几年也会成立专营诸如火险或机动车险业务的专营保险公司。 3. 市场竞争有序化。从1997年开始,人民银行从整顿 *** 人入手调整了航意险、机动车险的退费、手续费,大力整顿保险市场,许多违规行为被制止,中国保监会成立后,进一步强调要逐渐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机构和违规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4. 保险产品品格化。在逐渐成熟的市场里,产品要占领市场只能靠品牌+价格+服务,这就是品格化。就保险产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资功能、储蓄功能或产品的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价格水平与服务水平。 5. 保险制度创新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的保险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方式、业务管理、组织机构、电子技术、服务内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通过上述内容的创新,促进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使国内保险公司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 经营管理集约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保险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集约化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更大化。 7. 行业发展国际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 8.从业人员专业化。在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背景下,客观上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业保险公司将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既要培养适应国内保险业务发展需要的核保师、核赔师、精算师、专业人才,更要培养精通国际保险惯例、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竞争的外向型的人才。 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潜力 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中国保险业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潜力。 (一)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加强了保险市场竞争程度,导致保险企业保费利润率的迅速下滑。 2、造成一部分保费外流。尽管1995年实施的《保险法》第102条规定了“保险公司需要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的,应当优先向中国境地内的保险公司办理”,但实际操作时,难度比较大。目前保险监管部门要求外资保险公司自留保费不低于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费可以由外资历保险公司安排再保险。 3、与国内保险公司争夺一定的市场份额。外资保险公司客观上有着资金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优势,目前尽管在业务经营范围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从全国的市场结构看,外资保险公司所占比重年还不到百分之一,但在开放区域内的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已接近10%,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4、外资保险公司由于在待遇方面有着比国内保险公司优厚的条件,会造成国内保险企业一部分优秀人才流失。 (二) 从影响保险业的发展的诸因素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力 1、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保险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消费品必然会逐步伴随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 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保险业必将随着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不断增加。在当代世界经济活动中,保险业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日益增加。保险机构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保险业存在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生存空间,实现保险业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化。 3、在我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转型时期,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范围呈日趋增长和扩大的趋势。各种意外事故屡屡发生,天灾人祸不期而至,这就为拓展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为保险人员推销保险,开拓业务活动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为保险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的对策 面对中国保险业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及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考虑以下对策: (一)加快对内开放保险市场的步伐,提高民族保险业的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有两大特征,一是封闭,二是垄断。针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加快对国内保险市场开放的步伐,尽快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保险机制,打破封闭垄断的市场格局,放开内资保险市场,大胆的让现有保险公司都加入竞争行列,实现保险市场的充分有序竞争,并充分发展。 (二)国家对保险业应实行低税政策,进一步壮大民族保险业实力。 我国现行的保险公司税收标准是按照保费收入每年上缴8%的营业税、33%的所得税和15%的调节税。我国财政对保险公司实行揽底课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责任准备金的积累,从而影响保险偿付能力的提高。此外,政策给予外资保险公司超过国民待遇的某些政策,也会使中外保险公司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以上都需要国家从政策上予以探讨研究。 (三)改革我国国内资保险公司的保险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尽快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保险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现在内资保险公司在人事、财务等的管理上基本是旧的管理体制。由于体制僵化、待遇低,人才的使用,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还不能与外资公司相比。因此要通过改革,克服内资保险体制上的种种弊端,引进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使内资公司尽快提高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尽快健全和发展有利于内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拓宽国内保险业经营渠道,壮大内资公司资本实力,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内资保险公司改革的同时,使之在公司结构和保险业务运作上尽快的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竞争。 (四)在竞争日益国际化的保险市场上,我国保险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全新的保险经营理念。 要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厚实力和国家知名度的民族保险公司,内资保险公司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树立效益成本的经营思想,建立适应未来保险市场的内控机制,特别对承保质量、管理效率、防范风险能力、规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实行严格管理。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苦练内功,提高风险管理及技术水平。要转变单一的经营模式为多种形式的营销模式,以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探索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要学习和借鉴国外保险公司的办惯例,侧重培育中介机构和利用中介机构展业。以提高保险服务质量为手段,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此外,国家应从政策上对民族保险公司进行扶持,在来源配置上实行倾斜政策,增强其综合实力。 (五)积极开展保险科技创新活动,全面快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保险技术创新是就保险业的业务经营上,所进行的种种富于开拓性、创造性的变革。主要包括险种创新、营销方式创新、服务项目创新等多方面。保险技术创新有利于缩小民族保险业与国际保险市场的差距,带动保险业迅速发展,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使我们在未来的保险市场中居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目前,就险种创新而言,我们要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医疗保险等险种,全力开拓新险种。如分红保险、变额保险、单一疾病和特定疾病保险。其次,就营销方式而言,可以学习借鉴外国保险业的经营经验,结合我们自身情况,大力发展新的营销手段和方式,尽早为开展 *** 保险做好铺垫。将发展网上保险作为21世纪的战略举措,为占领网上市场做好积极铺垫。 (六)加快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保险业除了要注意筑巢引凤,通过尊重、优待政策来吸引人才外,更需要全方位加快现有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与此同时,要注意培育企业文化的氛围,创造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环境,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 (七)完善保险法规,强化市场监督 保证保险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做到监督的全程化、动态化、持续化。同时,要加快制定入前后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修改和完善《保险法》,对内外保险公司应实行统一监督,在监督目标、指标、手段上应避免双重标准,切实有发挥国家保险监督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1. 乔桂明:《中国保险业发展战略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12-01 2. 3. 魏华林、俞自由、郭杨: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及其监管。《保险研究》,1998(7)、(8)、(9) 作者地址: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4级经济学类 邮编:450001
保险行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必将高速发展,国家出台政策大力加速保险行业发展
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
保险行业是朝阳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国家政策支持、趋势逐渐明朗,行业黄金期有二十年,大致可归纳如下: 1、在社会总资本规模上:保险作为一个金融工具,三驾马车(银行、证券、保险)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失衡状态。 在发达国家总金融资产规模中,这三者占比基本上为1:1:1,甚至保险资金规模略高,而我国险资规模基本是另外二者的1/10不到;国外人均保单5-7张,我国人均保单0.3张,低的投保率,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多的利润。 2、GDP对比:2017年美国GDP总量19.7万亿美元,保险行业资产总规模却高达17.6万亿,而我国2017年GDP总量12.7万亿美元,但保险行业资产总规模却只有区区的2.3万亿美元,发展空间巨大。 3、增长速度:连续15年,保费收入增速稳定在18%。2017 年全年行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 36,581 亿元,同比增长 18.16%;其中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 26,040 亿元,同比增长 20.04%; 在强监管之下,2017年并不是保费发展更好的一年,但还是远超GDP增速6.9%,以此增长速度计算,达到发达国家寿险深度水平需要2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行业迎来黄金的二十年的发展机遇。 4、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和国际水平相比,全球保险密度为689美元,保险深度为6.2%,而中国保险深度4.42%,保险密度2632元,虽然连年增长,但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6-11倍的差距; 5、国家政策: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 *** 社保压力进一步加大,商业养老与医疗保险作为缓解 *** 压力重要而有力的手段,已越来越多的获得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支持,如已在上海开始试点的税延性养老保险; 6、民众意识不断提升:随着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以及同发达国家先进做法的接轨,如今年轻一代的保险意识逐渐崛起,在家庭理财中都会主动进行保险配置,并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数据显示,2005-2015年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10年间上升近5%;而少儿抚养比逐年下降,10年间下降6%。此背景下,养老保险产品和少儿教育储蓄类产品需求旺盛。 伴随老龄化加快,医疗健康费用的支出随之增加。从国民健康费用支出来看,10年间人均医疗费用年均增速超过10%。如果按照三口之家计算,卫生费用开支则占家庭支出超过20%。 7、职业收入上:总体而言由于历史原因,从业者众多且素质参差不齐,平均收入不算高,但其中资质较好且坚持较久的一部分人,收入是值得期待的。 8、保费大省势头强劲:按照各地区保费收入看,保费大省的增长势头依旧不减。对照各地区的保费规模,作为保费大省的江苏、广东等地区,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依旧很大。
未来保险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未来保险业的发展方向如何,我们可以从保险本质、风险管理、保险创新和保险监管四个方面来思考。 就保险本质而言。保险业本质是管理风险的行业,保险业的经营正是通过承担客户转移的对死亡、健康、疾病、养老、财富等不利变化的担忧,对风险进行经营管理,从而获得合理的利润。保险本质决定了保险业和保险产品的基本定位。 就风险管理而言。如同银行业的巴塞尔协议,欧洲保险业目前正在向风险评估基础上的偿付能力管理发展,通过关注每一笔资金的风险,进而了解运营风险和其财务风险,并从各个层面进行比较,如信用风险、资产风险、股权风险、长寿风险、财产风险或者伤害风险等,从而评估经济资本的效率和整体风险状况。 就保险创新而言。应大力发展保险创新,这里的保险创新不仅仅指保险产品的创新,更包括保险经营方式创新、保险销售渠道创新以及保险服务创新等内容。 最后,就保险监管而言。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必要的补充,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基本保险保障职能和商业保险职能,在服务大众和社会上,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
保险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还有发展趋势吗?
2014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587亿元,同比增长41%。但健康险在我国保险总保费中占比仅为8%,远低于美国40%的水平,健康险的人均保费仅为116元,也远低于美国的16800元。在经济从高速回落到中高速的大环境下,商业健康险发展迅速。 税收优惠将助推保险公司健康险业务快速发展,而专业健康险公司受益程度更大。 医疗费用是除基本生活费外更大的支出,月均支出1039.8元,占家庭总支出的四分之一。个人医疗费用负担重,需要我们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及早引导居民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医疗财务规划,拓宽全社会健康保障资金来源,形成 *** 、社会以及个人共担健康医疗风险的格局。 我国商业健康险业保费规模从2013年的千亿元,有望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7000亿-10000亿元,专业健康险机构有望成为保险业新价值增长点 <2015-2020年 中国健康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出版
保险行业的前景怎么样?做保险业务员有发展吗?
我在保险行业呆了差不多四年,从我入职开始算起,超过80%的人在保险行业生存不超过一年,在这个竞争异bai常激烈且淘汰率超高的销售行业里,可以感受到人性最冷酷及卑劣的一面,职场的纷争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同事之间表面上一团和气,其实私底下激流暗涌。但是这也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du战性的行业,成功的前提是你有着良好的心态,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谈吐表达能力,过人的毅力,丰富zhi的人脉关系,有了这些前提,月入一万不是难事。但是试想想,如果一个人具备了如此条件,在其他行业同dao样可以得到高收入。 保险难做的原因有几项:1)保险公司管理松散,特别是国内的公司相对缺乏专系统的管理;2)入职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很多人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从事这个行业;3)我国大部分国民收入相对偏低,而商业保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属于奢侈品;4)保险公司在前期的保单销售过程中,存在信用缺失,令到很多有保属险意识的人都存有疑虑.5)相较国外而言,我国国民的保险意识较为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