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发源地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开始栽培水稻的历史记载。这一时期不仅水稻种植范围扩大,水稻相关的器物也越来越多;除了我们今天常见的稻米外,还有很多稀奇物品也开始成为了人们的美食;当时不仅稻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还被应用到了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稻作时代大约从距今5000年至5000—6000年,这一时期所产大米占全球大米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已知在长江流域所发现的稻作遗址约40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稻”字纹陶片;上海青浦浦南出土的“稻”字纹陶器;江西宁都发现中国最早古代栽培水稻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
1、稻作发展脉络
从现代考古发现看,中国稻作文化出现之前,先民们在世界上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栽培农作物了。其中,水稻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水稻可以作为粮食种植;其次,水稻在当时是重要的农耕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粮食之一,还被用来制作很多美食;后来,水稻种植范围不断扩大,从原先生活最为重要的水稻逐步延伸到其它作物,在这一过程中,水稻育种技术不断进步,并出现了适合稻作生长的多种农作物。在过去,我国水稻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稻品种的选育和良田栽培技术方面,对于高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研究较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作物品种选育以及栽培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水稻品种选育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已有多种品种进入了人们的餐桌。稻作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有名的水稻品种,如三里河遗址出土的“三王”型水稻等;另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稻栽培育种工作。
2、稻作器物
稻作时代,人们对各种器物的使用与审美价值要求越来越高。在稻作时代的早期已有石斧、石锛等简单手工工具,晚期已有陶器、石器等各类实用器物;在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已将打制的骨针、石铲等用于装殓尸体或食用。目前已知在长江流域所发现的稻作遗址约40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稻”字纹陶片;上海青浦浦南遗址出土的“稻”字纹陶器;江西宁都发现中国最早古代栽培水稻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稻”字纹陶片;上海青浦浦南遗址出土的田赋以及史记之中所记的淮南子中所记载的先民以“稻”为主食;江西宁都发现中国最早古代栽培水稻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距今5000—6000年之间的田赋和史记之中所记的先民以“稻谷”为主食之中所夹载的水稻种子、稻谷、稻壳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田赋;江西宁都发现中国最早古代栽培水稻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上海青浦浦南遗址出土的田赋之中所记的先民以“稻”为主食之中所夹载的米饭等。此外,安徽池州出土中国最早古代栽培水稻遗址——皖南地区皖西池州地区龙山文化中晚期人类生息繁衍的遗存等。
3、后世稻米产量的测定以及利用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稻米生产的大国。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稻作文化中,中国已占据了百分之三十的份额以上。我国稻谷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其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距今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根据周礼·天官·太师中关于“米”的记载可以得知,古人生产的大米被称之为“大粟”,以其含有丰富物质。周礼·秋官中对于“大粟”一词的解释为:“大斗”是用一种大石磨盘来磨成米,每石米重50公斤;所谓“谷斗中大粒食之”指将大米和玉米等作物一起磨成米浆,其重量通常都不会超过100公斤;而周礼·春官中所提到的“谷臼内实有粟之斗,每石20公斤者为大粟。故言谷制之初,以大粟为大谷。”即是说谷米比玉米等谷物更容易制成大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