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谁为吴会吟下一句

吴会吟先生的生命定格在了70岁。在今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与共和国同行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写到:“我很幸运,曾有过这样一段生命:当你感到无限的自豪时,请记住,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两种声音在呼唤着我们:一个是人民渴望你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一个是你们也希望中国永远屹立不倒……”他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国和70年前比起来简直就像是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国家了。他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和平、繁荣和谐的国家风貌。然而,他还说:“我现在感到有些内疚,不能为祖国做点什么。”吴会吟用他自己一贯的作风、观点和方法来为共和国的生日献礼——就是让世界知道中国没有忘记人民。

1、从复旦大学校长到上海人大常委会主任

1954年10月出生的吴会吟,是江西丰城人,在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在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复旦大学从事土木工程工作。此后二十多年间,他在复旦大学担任过副校长、党委书记。2002年10月任上海市市长。2011年5月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兼)。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主任职位也是他最后一个工作岗位“上海市委书记”。

2、从学生到学者

吴会吟,安徽桐城人,1948年在清华大学法律系毕业,曾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和第一届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1958年,吴会吟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系教授。从1954年至1979年的近30年间,吴会吟教授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学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等职,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和中国法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1989年9月20日吴会吟教授在北京病逝。吴会吟教授去世后,中国学者纷纷怀念已故的吴会吟教授,说吴会吟精神的传承是中国法学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3、从知识分子和新中国的缔造者到追梦人

吴会吟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从教育部副部长升到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做过副部长而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他的心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分子,也离不开知识分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吴会吟又做了一些新的工作,主要是在宏观政策上进行了调整。1982年和1986年他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政协优秀委员。1992年至1994年,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1996年任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局副局长兼北京师范大学校长;2001年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2003年5月起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5月起担任中国经济学会会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06年至2009年,历任国际教育科学院院士;2009年入选世界杰出来华留学生人物名单。2012年5月22日,吴会吟在北京逝世(7月21日)。

4、对祖国最大的热爱与责任

吴会吟先生说:“中国没有忘记人民”是发自内心的,是发自肺腑的,而这种发自肺腑的情怀是他一生的追求。中国在今天这样的一个阶段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这个时候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努力与付出。吴会吟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我们比70年前更幸福更安全更安宁了”“有多少人因为贫穷而被抛弃,有多少人因为贫困而孤独终老?然而,我们在今天的中国却更需要我们国家的和平安定,更需要更多的人走出贫穷和困顿”。吴会吟先生就是希望让世界知道:我们中国人是不会忘记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