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的特点

铭,即钟鼎。在古代篆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称“方寸之地通天籁”。钟鼎的造型比较奇特,像一把弯弓而立的大刀,横看成岭侧成峰。它正面直竖着长柄与剑刃相连,象征着刀剑锋利的形象;两侧竖钩相呼应相连,表现出了强大、威严之气;剑身和剑刃是一体形,象征了力量与威武。铭文长达200多字;铭文从汉代开始书写,到西汉末灭亡为止有近2000年的历史。周易和易经古训中已提到:“大铭以建镇物,小铭以传宝”——即在刻有文字的石碑上刻上文字后再立碑。

1.铭的内容有纪念意义和纪念作用

对古代的古物或石刻来说,最主要的纪念意义和纪念作用是对其进行宣传和介绍,让人们知道这件物的来历,对这件物有所了解,从而激发人们保护它,爱护它地意识,提高人们去保护它的意识。这就是古代碑铭的一大特色。其中最主要的是“以物明志”(例如:昭穆高皇帝墓志)和“以人颂德”(例如:昭穆高皇帝墓志)两类。昭穆高皇帝墓志是指汉武帝为纪念他而立,其中记载着汉武帝赐给汉高祖刘邦以铜为盾等十件礼物,这些礼物是国家宝藏中现存最早、最有价值、最受世人欢迎且内容丰富、有一定历史意义而能流传后世的珍品。“以人颂德”(例如:昭穆高皇帝墓志)和“以事明志”(例如:昭穆新墓志)两类铭文反映古代帝王为表彰其功绩,对当时历史上发生过事件的臣子或功臣加以褒奖和肯定,以达到促进后人保护这件大事、名物、碑刻之目的。这两类铭文内容虽都是在客观叙述所见或者所述历史事件,但由于是用客观事实作为依据记载下来,所以记载得比较详细真实;而且因为铭体大小不1、字数较多、字数繁多,所以铭的行文很长且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往往是一种艺术欣赏活动。

2.铭刻的对象主要有宗教、文学、艺术等,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具有重大影响

铭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宗教、文学、艺术、风俗等方面,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能反映作者的艺术成就。如西汉泰山刻石上写的是泰山主峰鲁班形象,为鲁班题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石刻中记泰山上的群峰人物,是鲁班登顶泰山后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为我国书法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泰山石刻重要类型之一,也是迄今已知唯一能反映泰山群峰人物形象及各种形态表现方法的石刻。它对后世书法带来了深刻影响,开创了碑刻的新样式,是我国古代碑刻艺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铭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个时期。

3.铭是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书法风韵和精神世界的艺术形式,可以反映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思想境界。

“铭”的书写与书法风格息息相关,古人云:“一字之铭有二意;万方之铭有三气;天下一统之语有四韵。”铭书的意境,能表现书法的情调,能充分体现书家们对于书法风韵和书法境界与精神内涵所蕴涵的深厚感情。历代书家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以及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而往往书写大量铭,以表达对作品的赞美之情和赞美之意。这些都是具有铭书个性特征的具体表现方式。“学书当修己:修身而后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