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课文作者
作者是佚名。
《长城和运河》描写了在祖国上空俯瞰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这两项伟大工程的壮丽景象,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关内容
-
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
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1、景泰蓝的制作作者:叶圣陶。2、《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写作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小记十篇》,记录了景泰蓝这一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现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科书中。3、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所以...
-
景泰蓝的制作体裁
景泰蓝的制作体裁,,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是叶圣陶写作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小记十篇》 ,记录了景泰蓝这一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1] [3] 现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科书中。泰蓝制作技艺,北京市崇文区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景泰蓝技艺是外传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技艺从成熟走向辉煌。近代以来,社会...
-
景泰蓝的制作300字
景泰蓝的制作300字,,景泰蓝是北京的一种传统珐琅手工艺品,也是举世闻名的手工艺品。百闻不如一见,今年暑假,我幸去参加北京夏令营。一来到北京,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景泰蓝是怎么样子的?火热的太阳,却无法阻挡着我好奇的心情。夏令营第二天,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景泰蓝制作作坊大门口,看着门口两旁有两只威风凛凛的大狮子,我不禁赞叹道:“哇,好庄重呀!”门口的讲解员叔叔热情地迎接着我们。我抬头看到门上...
-
景泰蓝的制作300字说明文
景泰蓝的制作300字说明文,,收拾桌子的时候,我偶然在抽屉里发现了一只景泰蓝镯子。这只镯子内圈呈金色,外圈镶着红蓝相间的花瓣,绿色的叶子衬托着花儿们。有一条缀着心形鳞片的链子从镯子的一边自然谐调地垂下来,使镯子变得更加小巧精致。望着这只美丽的镯子,我的思绪随风飞到了去年的暑假。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到了北京,参观了景泰蓝工艺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景泰蓝花瓶。这个花瓶上共有四条龙,两条红两条黄,...
-
心理学与生活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简介,,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的第一参考用书。但遗憾的是,由于版权方面以及一百多万字繁重的翻译量等原因,致使本书一直没有一个中译本。怀着对我国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的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作为一本...
-
景泰蓝制作技艺
景泰蓝制作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市崇文区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景泰蓝技艺是外传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技艺从成熟走向辉煌。近代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北京景泰蓝技艺曾一度衰微。1949年后,因国家采取积极的保护、扶持政策,这一古老技艺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2006年5月20日,景泰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
-
社戏概括八件事
社戏概括八件事,,1、第一件事:随母归省。2、第二件事:伙伴游玩。3、第三件事:看戏遇阻。4、第四件事:夏夜行船。5、第五件事:赵庄看戏。6、第六件事:回程吃豆。7、第七件事:深夜返家。8、第八件事:再谈吃豆。《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
-
福尔柯克轮原理
福尔柯克轮原理,,福尔柯克轮就是指苏格兰的旋转升船机,它连通了三个运河,为当地水路运输交通效率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21世纪工程的一大奇观。福尔柯克轮其实就是一个大转轮,两边分别挂着对称的可封闭式水槽。当船只要渡过运河时,如果说是从高的水位到低的水位,那就让船只从高架水道驶入水槽,接着关闭水槽,转半圈转轮,再把船只卸下进入低水位运河。福尔柯克轮就是就是一个巨大的起重机,配有水泵,通过对称水...
-
飞向蓝天的恐龙提出三个问题并解答
飞向蓝天的恐龙提出三个问题并解答,,1.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答: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lú)膨(péng)大,行动敏(mǐn)捷(jié);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yì)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
-
记念刘和珍君人物评析
记念刘和珍君人物评析,,1、她是一位具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勇敢,坚强,爱国,勇于献身,具有奉献精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和蔼,温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2、《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
-
记念刘和珍君二四部分
记念刘和珍君二四部分,,《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创作背景:《...
-
巨大中华是哪四家
巨大中华是哪四家,,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中国电信市场呈喷发之势,本土力量应运而生,新兴的四家有代表性的通信制造厂商分别为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而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的吴基传为了表彰这几家国企做出的贡献,分别取这四家企业的头一个字串联起来,于是就有了朗朗上口的“巨大中华”。同时这四个字也有着“中华”崛起的隐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也是很多中国人的期许。“巨大中华”这四个字表达...
-
记念刘和珍君选材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选材特点,,1、记叙、议论、抒情熔为一炉。2、哲理和诗情的和谐统一。3、反复重迭,回旋起伏。4、把抽象的事物和议论具体化形象化。《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
记念刘和珍君人教版
记念刘和珍君人教版,,《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赏析:真的猛士...
-
滕王阁序16句名句
滕王阁序16句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是: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构成的画面更为明丽鲜活,超出前人甚远。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王勃把这种景象用对偶句的形式来表现,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在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野鸭,构成色彩明丽的画面,意境...
-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记念刘和珍君》作者是鲁迅,选自《华盖集续编》。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故事会》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
-
读摇着轮椅上北大有感500字
读摇着轮椅上北大有感500字,,去年我读过一本李春雷先生的《摇着轮椅上北大》这本书,我是怀着无比感动的心情读完的。这本书讲述着一位高位截瘫的轮椅女孩,她完全靠自学成为了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李春雷先生他描写的画面让人身在其中,“每个人出生时,上帝都在他的身边藏匿了无数枚钥匙,无论贫穷或富贵,健全或残疾,这些钥匙都是相同的。”可是,对于郭晖(残疾人)来说,她只有靠更勤奋和坚定的信念活下...
-
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
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记念刘和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