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概括八件事
1、第一件事:随母归省。
2、第二件事:伙伴游玩。
3、第三件事:看戏遇阻。
4、第四件事:夏夜行船。
5、第五件事:赵庄看戏。
6、第六件事:回程吃豆。
7、第七件事:深夜返家。
8、第八件事:再谈吃豆。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作品写到在北京看戏的时候,说那是“倒数上去二十年中”的事。从作品发表时算起,倒数上去二十年,便是辛亥革命前十年左右。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刚刚经过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者正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加紧奴役和盘剥中国人民。
相关内容
-
威尼斯商人节选片段
威尼斯商人节选片段,,本文节选片段教案导语设计这节课的一开始让我们先认识一个人。他最懂戏,他善于创造人物,他有点铁成金的本领,他是现代戏剧的创造者,他是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他就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人文剧作家和诗人,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尼斯商人》,去领略沙翁这位戏剧天才的魅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
-
玩偶之家导学案
玩偶之家导学案,,素养目标:1.了解易卜生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内容。2.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章中的“冲突”与“转变”。3.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概括人物形象特征。4.探讨娜拉出走的原因及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学习重点:对全剧情节的了解及对主要冲突的认识学习难点:形象分析及社会根源的理解学习方法:诵读法、创设情境法、...
-
茶馆读后感3000字
茶馆读后感3000字,,可以说《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一部传世经典之作,我们从这个小小茶馆的兴衰也可以侧面看出中国半个世纪的兴衰。小说里面每一个人物都各具特色充满了个性,简单的一个茶馆我们看到了朝代的更替,看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文中茶馆的老板王利发,其实算是一个处事比较圆滑的人,他要求的不多只要他的小茶馆可以好好地经营,但是在故事的结尾他也是落得一个悲剧收尾。其实这是关于一个时代的悲剧,...
-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100字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100字,,我读了一本书《童年》,这是高尔基故事之一。这本书很感人,讲了儿童时代先后死去父母的高尔基,过着痛苦的生活,经历了种种磨难。我要向高尔基学习,学习他那优秀的品质,童年的高尔基边学习,边捡破烂卖钱,给家里用。同学们嘲笑他,神父嫌他贫穷,但高尔基好学不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大家,他得到了两件奖品和一张奖状。《童年》是高尔基以自己的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
-
记念刘和珍君人物评析
记念刘和珍君人物评析,,1、她是一位具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勇敢,坚强,爱国,勇于献身,具有奉献精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和蔼,温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2、《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
-
记念刘和珍君二四部分
记念刘和珍君二四部分,,《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创作背景:《...
-
社戏600字读后感
社戏600字读后感,,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
-
记念刘和珍君选材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选材特点,,1、记叙、议论、抒情熔为一炉。2、哲理和诗情的和谐统一。3、反复重迭,回旋起伏。4、把抽象的事物和议论具体化形象化。《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
记念刘和珍君人教版
记念刘和珍君人教版,,《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赏析:真的猛士...
-
轮椅上的霍金写了关于霍金的哪几件事
轮椅上的霍金写了关于霍金的哪几件事,,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体现了霍金身残志坚的高贵品质,文章写了关于霍金的三件事:(1)他撰写了科学著作《时间简史》。(2)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3)他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本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时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
-
四大名著读后感300字左右
四大名著读后感300字左右,,在这四大名著中,我们可以欣赏爱情、兄弟情谊、友谊。不同的情感通过作品得以充分表达。它们就像一部百科全书,让我们能够通过一个时代不同的人物塑造和特定的场景来欣赏生活的各个方面。品味生活,感受生活,和我一起读《水浒传》,看三国,叹红楼,品味西游!这四部杰作代表了人性的四个层面——情感、竞争、利益和欲望。在生命的过程中,通过这些经历,一个人可以到达自由和宁静的终点。四大名著...
-
水浒传读书笔记300字左右
水浒传读书笔记300字左右,,说到《水浒传》,相信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肯定有很多人拜读过这本书,它是明朝施耐庵的作品,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内容围绕在梁山泊称霸的英雄好汉。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
-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记念刘和珍君》作者是鲁迅,选自《华盖集续编》。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故事会》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
-
读摇着轮椅上北大有感500字
读摇着轮椅上北大有感500字,,去年我读过一本李春雷先生的《摇着轮椅上北大》这本书,我是怀着无比感动的心情读完的。这本书讲述着一位高位截瘫的轮椅女孩,她完全靠自学成为了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李春雷先生他描写的画面让人身在其中,“每个人出生时,上帝都在他的身边藏匿了无数枚钥匙,无论贫穷或富贵,健全或残疾,这些钥匙都是相同的。”可是,对于郭晖(残疾人)来说,她只有靠更勤奋和坚定的信念活下...
-
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
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记念刘和珍君...
-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300字左右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300字左右,,一本散发着墨香的语文书放在我面前,我好奇地拿起来翻阅着。呵,一篇篇文章多么生动优美!特别是《金色的鱼钩》使我深深地感动了。《金色的鱼钩》主要写的是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病号,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文章语言简练,朴实无华,记叙真实而生动,使人仿佛置身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当中。看完以后,我深深地感动了。老班长啊,当指导员向你布置任务...
-
人间失格读后感3000字
人间失格读后感3000字,,高三那年读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有的只是无处安置的愤怒。丑角不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也不能使他人真正快乐;对拒绝别人怀有恐惧;极端消极避退美好的可能;每个故事只是刚刚开始就没了下文;没有目标和希望,悲观,颓废,绝望,生无可恋等等让我对其感到厌恶。半年后对传统文化不再感兴趣的我却也不再讨厌人间失格,因对其产生了同理心。时代的车轮从未像现在这样走得如此迅速,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持续...
-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美文学专业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大三年级的“老生”了。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章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便于抒发感情也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但有时用第三人称,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