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表达的情感
1、屈原关心祖国,上下求索,当“美政” 理想无法实现而绝望,不惜以身殉国,表现了作者对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博大深沉的爱国情怀。“烈士殉国,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洁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高山仰止,撼人灵魂。“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他惊人的才华象飘风那样奔放,宏大的志愿象云烟那样高远,山高水长,渺无踪迹,强烈的思想感情也同样无边无际。
2、《离骚》是作者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体现了诗人鲜明的个性,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 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3、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 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4、诗中又大量 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相关内容
-
离骚和端午节有关系吗
离骚和端午节有关系吗,,端午节是个古老的节日,有多老,就是比屈原还老。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木心说,《离骚》是中国最早的伤痕文学.据史记记载,楚怀王不采纳屈原联合齐国抗秦的建议,以致楚国灭亡。屈原国破家亡,悲愤交加,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为了不让鱼龙虾蟹水兽蛟龙咬坏屈原尸体,当地渔民一边打捞一边把鸡蛋、饭团扔进江里,把雄黄倒进江里,可是这样,饭团和鸡蛋会被蛟龙吃...
-
屈原列传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能无怨乎,,这是出自于 汉朝 司马迁 所著的《屈原列传》。《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帝王及诸侯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大约因为屈...
-
鸟啼花开千万思
鸟啼花开千万思,,出自宋代张耒的《局中昼睡》全文:鸟啼花开千万思,春色醉人成午睡。烧香扫地一室间,藜床布枕平生事。君知章华久寂寞,楚梦无人惮青兕。东风转野作晴雷,荡蹙山川作红翠。白日下照七泽宽,孤城楼观失余寒。颇怪故山频入梦,年来真厌楚人餐。作者张耒,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
-
屈原节选听评课
屈原节选听评课,,1、《屈原》是郭沫若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一部历史剧,它借古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揭露了国民党通知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压抑已久的渴望自由与反抗愿望。《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这篇独白,一是对光明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2、一九四二年一月,郭沫若以十天时间完成了他的杰作《屈原》。《屈原》取材于战国时代诗人屈原的事迹,但剧本未拘泥...
-
屈原列传3段翻译
屈原列传3段翻译,,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
-
屈原列传前三段
屈原列传前三段,,屈原列传前三段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
书愤中作者有哪四愤
书愤中作者有哪四愤,,《书愤》中作者的四愤有:世事艰、空自许、鬓先衰、国无人。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放的风格。《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
-
说木叶1到3段意思概括
说木叶1到3段意思概括,,1、第一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2、第二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3、第三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
-
屈原列传评价离骚及屈原特点
屈原列传评价离骚及屈原特点,,1、《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2、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3、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
-
屈原列传拼音注解
屈原列传拼音注解,,《屈原列传》注音如下:qū yuán zhě,míng píng,chǔ zhī tóng xìng yě。wèi chǔ huái wáng zuǒ tú。bó wén qiáng zhì,míng yú zhì luàn,xián yú cí lìng。rù zé yǔ wáng tú yì guó shì,yǐ chū hào lìng chū zé jiē yù bīn...
-
屈原列传4-7段
屈原列传4-7段,,4-7段主要写楚国的命运,无非是和屈原的命运作关联对比,说明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凸显屈原命运的悲剧性。赏析:这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高洁的志向和人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以记录史实为根本,加之他写的栩栩如生,故也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
屈原列传划分层次
屈原列传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至第3段),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这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第1段),写屈原的身份、才识。以“王甚任之”总括楚怀王对屈原的信任,以“博”“强”“明”“娴”“图议”“接遇”“应对”点明信任的原因,也点明了下文上官大夫嫉妒的原因。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楚国的国君芈(mǐ)姓,熊氏,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受封于屈邑,因以封邑为氏,所以说是“楚之同姓”...
-
屈原列传翻译第三段
屈原列传翻译第三段,,1、《屈原列传》第三段翻译如下: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
屈原列传知识归纳
屈原列传知识归纳,,重点实虚词第一段屈平疾(恨,痛心)王听(听觉)之不聪(明)也谗谄(说好人坏话的人)之蔽明也邪曲(邪恶不正的人)之害公也方正(正直的人)之不容(被动)也故忧愁幽(深)思而作《离骚》犹离忧(遭遇忧愁,离同“罹”,遭遇)也夫(句首发语词)天者,人之始也人穷(处境困难)则(就)反本疾痛怛(内心悲痛)屈平正(使动,使……正)道直(使动,使……直)行竭忠尽智以(连词,表目的,来)事其君谗人...
-
屈原列传翻译全文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屈原列传翻译全文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屈原列传》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
-
屈原列传高二课文原文
屈原列传高二课文原文,,1、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
-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1、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
-
说木叶每段的关键句
说木叶每段的关键句,,《说“木叶”》每段的关键句:第一段: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第二段: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第三段: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