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为什么被逐出教材

许多年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这是一篇倍受传颂的情感美文。可以说,透过“背影”,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父辈们的艰辛和深沉的爱,更能感受到一个辛苦辗转的知识分子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苦于世态炎凉的思想感情。因此,《背影》在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是有极大的价值的。如今,曾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背影》落选鄂版新教材,这深刻地揭示出当前的人文教育在社会科学化的挤压下的危险的生存境遇。

其实,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最本质上的区别就体现在教育目的上。人文教育解决的是“做人”问题,是解决“价值观”的教育,是追求“善”的教育。而社会科学教育则是关于“做事”的教育,是一种“方法论”的教育,也是追求“真”的教育。这其中有个最深刻的问题,就是人文教育是渗透在与一定的人情美、人性美相关的知识教育中的,它是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长期教育来根本解决有关“做人问题”的。而社会教学教育解决的是如何“做”,它本质上是与一定的法律法规相通的,是一种具有表层作用的规范性的教育。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科学家在当前语境中依据其学科在体制上的优势(比如可以为相应的知识来立法),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置于从属的地位。这就使得人文学科已经在本质上失去了对社会生活的评判权。当用社会科学标准来界定人文科学时,人文科学本身的“情感和价值”的教育功能也就随之弱化。可以说,以《背影》中“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够潇洒”为由,将《背影》逐出中学语文新教材,正是这种人文学科被社会科学化的表现。

《背影》所传递的人性美、人情美是经久不变的“善与美”。这种属于人文教育范畴的内容缺失,对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是极为不利的。其实,社会生活既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人文学科研究、判断的对象。而处于科学教育水平的课程结构充其量只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做事”方面的认知能力,并不能代替解决“做人”问题的人文教育。但是,人文学科的社会科学化倾向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它不仅最直接地造成文化专制,还会给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以及道德水平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