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和薄的区别
1、薄[ báo ]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
【示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孔子《诗经•小雅》
【译文】如同靠近深渊,又如同踩在很薄的冰片上。
味道淡。如:酒味薄。
(感情)冷淡。如:情分不薄。
不肥沃。如:薄田。
【示例】地薄,寡于积聚。——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田地不肥沃,很少有收获。
2、薄[ bó ]
微;少;弱。如薄产、单薄。
不厚道;不庄重。如刻薄、轻薄。
【示例】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传》
【译文】商国的君王,天生就是一个不厚度的人。
轻视、看不起;慢待。如:鄙薄、厚此薄彼。
【示例】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d/files/2023030409/3qhrqhwpiow25.webp)
相关内容
-
桂枝香金陵怀古译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译文,,1、翻译: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
桃花源记翻译文
桃花源记翻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
-
荆轲刺秦王评价
荆轲刺秦王评价,,对荆轲刺秦王的不同评价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肯定荆轲的人更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
-
阿房宫赋的翻译文
阿房宫赋的翻译文,,译文六国灭亡,四海统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宫殿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长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各自依着地形,四方向核心辐辏,又互相争雄斗势。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
-
屈原列传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列传而自令见放为,,翻译为: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屈原列传》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屈原列传》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
-
陈涉世家翻译文
陈涉世家翻译文,,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
-
唐雎不辱使命翻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翻译文,,翻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实在不敢交换啊!”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
-
将相和被鲁迅先生称为什么?
将相和被鲁迅先生称为什么?,,《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是中国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将相和》是人教部编版、冀教版和S版小学五,六年级课文中的故事。本书主要讲述了蔺相如与廉颇之间发生的故事。《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
《醉花阴》译文
《醉花阴》译文,,译文: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
-
归去来兮辞并序译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译文,,翻译: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
-
大江保卫战表达的情感
大江保卫战表达的情感,,本文通过记叙(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颂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人民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大江保卫战是1998年夏季入汛后,长江发生1954年以来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先后出现8次洪峰。嫩江、松花江也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先后出现3次洪峰。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也一度发生大洪水。先后投入30余万兵力进行抗洪抢险救...
-
咬文嚼字全文详解
咬文嚼字全文详解,,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其中,第1、2段举出《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说明“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第3、4段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5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
-
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赤壁赋原文及译文,,赤壁赋苏轼 〔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
-
说勤奋表达的观点
说勤奋表达的观点,,这篇文章想表达的观点就是做人一定要勤奋,不可以偷懒懈怠。原文节选: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20多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58年...
-
鸟啼蛙鸣诗句
鸟啼蛙鸣诗句,,古代关于“蛙鸣”的诗句1.《幽居初夏》(宋)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译文: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2.《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译文:黄梅...
-
屈原列传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能无怨乎,,这是出自于 汉朝 司马迁 所著的《屈原列传》。《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帝王及诸侯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大约因为屈...
-
赤壁赋考试重点句子
赤壁赋考试重点句子,,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译文: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2、举酒属(注意此字)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译文: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咏(赞美)明月的诗句和《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译文: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译文:我...
-
史记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
史记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史记》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倾其一生心血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时间跨越三千多年,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史记》既是一部史学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史记》中对古代优秀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