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对比阅读

这两篇都是散文名篇,既是名篇,最好是熟读成诵,最好是模仿着写一写,把这两篇吃透。也因为是名篇,也免不了被挑刺。

比如《荷塘月色》,就被余光中挑刺,说用了那么多比喻,太堆砌了。我觉得吧,朱自清作此文时,距离新文化运动不远,白话文创作刚刚起步,难免是在摸索之中。现在看,比喻是用得太密了,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密,这样浓墨重彩地写荷塘和月色,让我们读出朱自清对这个晚上的这个荷塘的深爱。而越是这种深爱,反衬出他对日常生活的“不爱”。

《荷塘月色》的意蕴,有点像《承天寺夜游》,荷塘是普普通通的荷塘,但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朱自清在那个晚上,就是这样一个闲人。

《故都的秋》也被人挑错,其中有的句子是有语病的。比如“我的不远千里……,……的理由”就显得别扭。这篇是郁达夫的急就章,写得匆忙,有点小错是情有可原的,我昨天不也说,其中“朝荣”也不对嘛。但是瑕不掩瑜,这文章的气韵,是一流的。那是因为,郁达夫把“闲人”两个字化开来写了。因为是“闲人”,才能早起泡茶坐着,而不是匆匆赶路上班应卯,才以“鸽哨”为美而不以为扰,才会注意那槐花的落蕊,注意那秋蝉的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