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全文

《大学之道》全文:

大学之道

礼记〔两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之道》表达的观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发扬自身的德行,造福社会),在亲民(亲通新,启发民智),在止于至善(可以理解为追求至善的境界,也可以理解为立足于追求美好)。

大学之道讲述的就是如何做到这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别为格物(研究事物的极限或者边界,了解事物的全貌)、致知(弄清事物的本末即来龙去脉,知道一件事情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诚意(因为致知了,所以取巧、侥幸等心理没了,去伪存真,做事情会越来越诚于本意和初心)、正心(逐渐摒除忿懥、好乐、恐惧、忧患之心)、修身(心正了,各种偏执成见就少了,不会因为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而蒙蔽双眼,影响对事物的准确判断)、齐家(正心、修身之后可以齐家,家如小国,家都治不好,不可以治国)、治国以及平天下,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后面几个就离我们比较远,所以君子需立下追寻美好的初心,通过学习(格物致知),不断的正心修身,以此为本,渐至齐家、治国、明明德于天下。